阴道微环境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阴道微环境研究进展

赵艳丽朱任坚

赵艳丽朱任坚(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云南大理671000)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乳杆菌雌激素PH值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065-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以前不被人们关注的医学细节问题开始得到重视。阴道是女性的一个内生殖器官,它更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持其平衡至关重要,一旦该生态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各种疾病。本文即从影响阴道微环境平衡的各个方面着手,探讨目前这一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1阴道正常微生态的维持

1.1优势菌群-乳杆菌

阴道寄居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组成了阴道的微生态。取健康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可以分离出29种微生物[1]。正常情况下乳杆菌与阴道内其它菌群保持平衡,并不致病。阴道乳杆菌存在,使机会致病菌不占优势,对保持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1.1产生乳酸

在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作用下,阴道上皮基底层细胞增生、分化、成熟,而表浅上皮细胞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的糖原含量。乳杆菌可以使糖原转变为乳酸,使阴道PH降低。酸性环境可以防止有害细菌的入侵,因为在阴道寄居的菌群中,致病菌无法在酸性环境中持久生存[2]。

1.1.2产生H2O2

乳杆菌可产生H2O2,H2O2对阴道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在有过氧化物酶和卤化物存在的情况下,更加增强了过氧化氢杀菌的毒性作用[3]。从阴道炎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乳杆菌却不产生H2O2。当存在不产生H2O2的乳杆菌时,阴道加德纳杆菌或混合性厌氧菌将增加,而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如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如果同时存在其它高致病因素,如HPV感染,则可导致宫颈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率将增加。但H2O2等活性氧的产生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此类肿瘤的发生。

1.1.3占位竞争机制

乳杆菌黏附于阴道粘膜上皮,形成空间性的占位作用,在有限的空间里,乳酸菌占据了位置,便阻止了病原微生物的入侵[4]。

1.2阴道正常酸性环境

阴道的酸性环境不利于其它细菌生长。若阴道偏碱性,阴道的加德纳菌及厌氧菌易于生长。由于厌氧菌可产生脱羧酶,而加德纳菌在碱性环境中可产生某些氨基酸,此两种产物结合,会产生使PH升高的胺类,从而使乳杆菌无法生存而脱落,则阴道上皮细胞也随之脱落,阴道分泌物增多,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生长而致病。

1.3雌激素的作用

实验证实:血清E2水平与阴道酸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5]。雌激素使阴道上皮增生、变厚,从而富含糖原,在乳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使阴道保持酸性环境,酸性环境增加了乳杆菌的定植,而抑制其它致病菌生长。

1.4阴道局部的免疫

正常妇女阴道局部组织聚集有不同数量的淋巴组织及淋巴细胞,同时阴道内可检测到抗体,一般情况下这些抗体均处于正常水平,成为重要免疫屏障。但各种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这表明抗体在阴道正常环境维持中起免疫保护作用[6]。此外,不同的阴道感染状态下,阴道内IFN-γ、IL-5、IL-2、IL-3、IL-8等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在阴道感染状态下,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也有所变化[7]。

1.5屏障结构

外阴皮肤为鳞状上皮,抵御感染能力强;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防止外界微生物污染等都为保护正常阴道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2女性各特殊时期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期及儿童期

2.1.1雌激素水平低下

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在母亲体内受到胎盘及母体性腺产生雌激素的作用,阴道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因此,在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阴道内主要定植的优势菌为乳杆菌。出生2-3星期后,当母体雌激素的作用撤退.新生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逐渐变薄,糖原减少,PH值逐渐上升,乳杆菌不再成为优势菌群,其它致病菌入侵而致病[8]。此状态将一直持续至青春期。

2.1.2局部抵抗力下降

幼女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阴道口、尿道口,同时婴幼儿时期个人习惯差,一方面不注意个人卫生,另一方面,由于好奇心,容易在阴道口、尿道口放置异物而使病原体入侵。

2.2性成熟期女性

2.2.1个人生活影响

性成熟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高,性生活活跃,受精液或润滑剂的酸碱度及性交频度(一次性交后8小时内阴道酸碱度不能恢复正常)[9]的影响,阴道微环境将发生明显改变。当性伴侣多、性交频繁时,容易造成阴道外伤,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如果有感染因子存在时,便易致病。同时此时期女性爱美,习惯于各种紧身衣及透气不良的衣服及卫生护垫的使用均可增加局部的湿度,导致致病菌过度繁殖。

2.2.2各种药物使用

性成熟时期女性,一方面过度关注健康,一旦出现外阴或阴道不适,就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菌群失调,另一方面,由于性生活活跃,羞于正规咨询,为避免流产过多而使用杀精子剂,这些药物预防疾病的同时也使大量的乳酸菌被杀死[10]。

2.2.5手术影响

阴式手术因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周围组织创伤以及对肠道的干扰.且术后疼痛轻、康复快、腹部不留手术瘢痕等优点越来越受年轻女性关注。但阴式手术是利用阴道这一天然孔道施行手术,必然会造成阴道微生态破坏。同时术前灌洗、术中消毒以及术后换药均可杀死正常菌群。

2.3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

一方面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菲薄,糖原含量少,产生的乳酸就少,阴道内PH值上升,碱性环境抑制乳杆菌的生长[11];另一方面免疫力下降,阴道抵抗力也相对差,有利于病原菌定植且难以治愈;此外绝经后妇女,各器官作用减退,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下降,使用较多医疗措施,易使致病菌入侵。

3阴道微生态失衡对人体的影响

3.1影响本人生活

可诱发盆腔炎及子宫内膜炎,严重者可导致不孕不育等。从而导致不停的就医,一方面增加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使离婚率逐渐升高,影响个人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社会的和谐。

3.2影响孕妇、胎儿及新生儿

有报道指出,妊娠期患细菌性阴道病会直接导致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羊膜绒毛膜炎、羊水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和剖宫产后切口感染以及围产儿并发症[12]。

4阴道微生态的监测与疾病预防

正常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的微生物群、女性内分泌及阴道正常解剖共同决定的,任何一环节遭到破坏,都将使阴道微生态失衡造成生殖道感染。有报道称[13],我国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为42.1%,且贫困地区更高。但仅有白带增多而没有实验室检查是不能诊断本病的,因为据统计约一半以上的阴道炎为混合型感染[14-16]。因感染不同,治疗使用的药物有很大的区别。联合阴道微生态生物化学方法能更准确地为临床提供依据,弥补常规方法的不足[17]。明确诊断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推出的阴道分泌物分析系统,可分辨出多种阴道感染并提供推荐治疗方案。

5展望

如果可以从分子生态学上进一步研究阴道微生态,再结合基因分析,许多问题便可以解决,如: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已经可以用于微生物鉴定的标准方法[18],现正应用于取样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分析[19,20],希望在临床得到应用。同时从平衡这一概念着手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法,近年来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阴道胶囊,可以提高阴道正常菌数,杀死和抑制病原菌,有效防止菌群紊乱的发生。另外,在手术方面,如果可以更多的向微创方向发展,有效的减少对阴道微环境的影响,及时用人为的方法恢复阴道正常微环境,也可以明显减少感染,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时铭.检验与临床诊断妇产科学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2.

[2]ReidG,McGroartyJA,AngottiR,etal.Lactobacillusinhibitorproductionagainstescbericbia,coliandcoaggregationabilitywithropathogens(J)jMicrobiol,1985,34(4):344~351.

[3]SethiS,DasA,SharmaM.InhibitionofGardnerellavaginalisbylactobacilli.IntJGynaecolObstet,2006,93:158-159.

[4]王红艳,贾继辉,邢咏梅,等.嗜酸乳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附和黏附拮抗作用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4(10):802-806.

[5]吴燕菁,沈鸿敏.赵屹,等朋道pH值与血清雌二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生殖医学杂志,2002,11(6):331—334.

[6]HeinM,PetersenAC,HelmIgRB,etal.Immunoglobulinlevelsandphagocytesinthecervicalmucusplugattermofpregnancy[J].ActaobstetGynecolScand,2005,84(8):734.

[7]刘朝晖,王晓莉,廖秦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环境状态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2):843.

[8]FarageM,MaibachH.Lifetimechangesinthevulvaandvagina[J].ArchGynecol0bstet,2006,273(4):195—202.

[9]EdwardL.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infectiousvaginits[J].DermatolTher,2004,17(1):102.

[10]EdlundC,Effectonthehumannormalmicrofloraoforalantibioticsfortreatmentofurinatytractinfections[J].jAntimicrobChemother,2000,46(1):41-48

[1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2.1358.

[12]KodarnanPH,ArielA,SellE.Evidencebaseddiagnosisandmanagementoftubalfactorinfertility[J].CurtOpinObstetGyne—col,2004,16:221—229.

[13]王临虹,赵更力,陈丽君,等.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情况及其与相关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5):265-268.

[14]石一复郾重视阴道微生态与阴道炎诊治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3.

[15]孟培,孟培,麻玲玲,等郾未婚阴道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调查[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385-386.

[16]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等.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417-418.

[17]马玉楠.细菌性阴道病及其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5):303.

[18]YamachikaT,WertherJL,BodianC,eta1.Intestinaltrefoilfactor.Amarkerofpoorprognosisingastriccarei-orna[J].ClinCancelRes,2002,8(5):1092—9.

[19]RegaloG,WrightNA,MaehadoJC.JC.Trefoil:fromulcerationtoneoplesia[J].CellMolLifeSei,2005,62:2910-5.

[20]刘伟,钟雪梅,许春娣,等.人肠三叶因子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