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主题党日”制度探索与实践

/ 2

推进“主题党日”制度探索与实践

魏彦云

华亭煤业公司铁运处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章程、纲领、政策的认知与态度,直接决定着党的事业发展状态和党群干群关系。所以,如何提升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章程、纲领、政策的认知,调动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和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支部应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中央《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推广党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在主题党日开展“三会一课”、交纳党费、参加服务群众等活动。“主题党日”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深化“三会一课”学习教育成果提供了新的工作载体和抓手。现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开展情况及一些经验,作一粗浅探讨。

一、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开展情况

近年来,基层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新时代、新任务、新担当、新使命,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例如:某国有企业在庆祝建党96、97周年期间,安排支部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员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在国亲节前夕安排了“亮身份、作承诺、显作为、创佳绩”主题党日活动;在十九大召开前夕安排部署了“喜迎十九大,奋勇创佳绩”主题党日活动;夏季高温酷暑时节,开展“夏送清凉”主题党日活动。总体来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实践,从成效上来看,全面推广和深化“主题党日”能够较好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抓手,是党内经常性教育的有效载体。对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促进党员作用发挥有着重要作用。

二、“主题党日”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支部组织准备工作不充分。目前,大部分党支部书记为兼职党支部书记,在平时工作中一方面要统筹协调好运输生产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在思想和精力分配上均注重生产等具体的业务工作,对支部党的建设工作研究少,调研少,在组织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过程中,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自主创新少、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计划,活动中想到哪说到哪,信马由缰。发言讨论环节没有调动党员积极性,发言人次不多,质量不高。

2.活动内容还不丰富多样。在基层支部,党员集中学习占据“主题党日”活动的较大比例,而在学习环节,支部书记从头念到尾,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不解释,党员也不进行一些思考,囫囵吞枣,学习成效不明显。

3.党员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由于支部在活动组织上、内容设计上还存在不充分、不到位的问题,在活动开展中不能很好吸引广大党员主动参与,而个别党员把参与党内组织生活当成了一份差事,一项任务,被动接受。

4.参加活动人员不够广泛。目前,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因工作地点不集中、夜班白班人员轮流上班,组织活动时很难找到共同的时间,导致一些党员不能够及时参加支部的党日活动,影响预期效果。

5.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目前,党日活动方式还是以集中学习的方式开展的居多,而在集中学习时大多为支部书记念、广大党员听。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政策理论的学习,不对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不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进行剖析,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了学习质量不高,党员教育成效不明显,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失去了现实意义。

三、推进“主题党日”的制度探索

主题党日的目的是搭建党员活动经常化平台,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主题党日制度,是解决目前基层党支部党员活动不经常、不规范问题的迫切需要。

经过探索和实践,组织开展好“主题党日”基层党支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一是合理确定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对于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在计划开展“主题党日”前,支部要结合当前工作形势和任务,确立好活动主题,给予活动组织者工作开展的方向,提出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是结合主题选取形式。合理的活动形式有助于提升党日活动质量。活动组织者结合活动主题,按照《关于全面推行“主题党日”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确定好活动开展的形式,是集中开展学习还是开展民主议事,是开展组织生活还是先锋行动等。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创新,主动听取广大党员对于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制定优化活动方案。完善的活动方案是党日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保障。活动组织者在确立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的基础上,要制定好本次活动的方案,对于活动中要学习的内容、会前需要相关人员准备和要注意的细节,要做好安排。活动方案初稿形成后,要将活动方案报上级组织部门听取意见,按照提出的要求和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确保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四是严格落实活动过程。严格落实活动各个环节是党日活动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前提。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活动通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确保通知到支部每一名党员以及需要参加的职工群众,对于一些党员借口业务工作忙故意不参加的党员及党员干部要及时提出批评,并在月度党员绩效考核中进行考核。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活动主持人要严格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在学习类的主题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党员主动发言讨论,谈认识、谈体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融会贯通;在实践类的活动中,要引导广大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牢记党员身份,苦脏累险充分在前,主动模范带头,为周围职工当好表率,树好标杆。

五是及时做好活动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是一切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必要条件。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取得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同时,要将活动开展情况报上级组织部门,就活动取得的经验和意见建议向上级部门反映。

党委组织部门作为“主题党日”制度的监督、考核部门,在“主题党日”制度监督和考核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制定好“主题党日”指导性制度文件。一个好的制度文件能够有效督促和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本单位内基层支部存在的问题要准确掌握,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相关措施,明确相关责任人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是要对基层工作加强指导。一定程度上,上级部门的工作指导能使基层工作在成效上事半功倍。党委组织部门要及时对基层上报的“主题活动”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对安排部署不到位、方式方法简单、主题不鲜明的问题要准确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针对性参加一些基层“主题党日”活动,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有助于基层“党员主题日”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要对基层工作严肃考核。党委组织部门要结合月度党建责任书考核,对支部“主题党日”开展情况进行严肃考核,考核过程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走过场、完任务的情况要着重考核,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做好整改。

最后,建议基层党支部建立以下两项制度,对于“主题党日”的扎实开展应当有所帮助。

一是建立学习情况反馈制度。针对因工作、生活原因,连续两、三个月参加不了支部组织生活的党员,建议基层党支部建立党员学习情况反馈制度,对上次没有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在下次的集中学习开始之前,汇报对上次所学内容的自学情况和感受,党支部书记对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通过此项制度,进一步提升党员政治理论学习质量,促进党员积极参与支部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轮流组织“党员主题日”活动制度。对于一些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活动组织者不积极不主动的现状,可以将支部党员划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个小组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并主持活动的开展,活动结束后,由支部书记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并对活动组织情况进行点评。通过此类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支部组织生活更好开展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解决支部党员对更好质量的组织生活期望和工作开展形式单一、老套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