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健康教育

文岚李文杰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遂宁629200)

【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回顾分析针对21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21例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214-02

早在两个世纪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心脏激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可以引起症状,并且有可能是心血管性死亡的原因之一,自从1958年全球第一例永久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在瑞典完成到目前为止,心脏起搏仍是治疗因窦房结功能障(SND)或房室传导阻滞(AVB)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我国起搏器植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据统计,在中国已经累计有近20多万的患者植入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近年来,中国每年新植入起搏器患者超过3万名,四川省2014年植入量为4043例,居全国第三,而这一数据,仅仅是需要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人数的8-10%。造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开展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对该项手术不了解,心存顾虑。因此,做好起搏器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起搏器的相关知识,以便起搏器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本文对2015年7月~2015年12月对我科开展的21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5年7月~2015年12月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5~82岁。植入永久起搏器类型VVI8例,DDD13例,住院7~10天,平均9天,没有出现感染、电极断裂、电极脱位、心脏穿孔等情况。

1.2方法

患者通过检查动态心电图确诊后,完善术前检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签署手术同意书,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期间给予精心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2.结果

21例患者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适当的健康教育,均康复出院。

3.健康教育

3.1术前健康教育

3.1.1起搏器相关知识教育:由于患者对起搏器知识的缺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方法及成功率。说明起搏器安装术切口小、创伤小、预后好,植入起搏器后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但应避免磁场干扰。

3.1.2加强心理支持:对心理素质差的患者,要进行心理疏导,不要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3.1.3指导患者配合:穿病员衣,取下首饰、活动性假牙、眼镜等。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由于卧位的改变而发生便秘。手术当日可进食、水,按时服药,切忌饱餐。

3.2术后健康教育

3.2.1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术后72小时绝对卧床,取平卧位。卧床期间,铺气垫床,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植入起搏器的同侧肢体要求避免上肢外展、抬高,指导患者穿脱上衣以防电极脱位或切口出血,可练习握拳、活动肘关节动作,非手术侧肢体随意活动。单纯更换起搏器患者术后6~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但仍需注意保护切口。体力活动要适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病情术后第3~4天可坐起进食、洗漱,5~7天可起床、病室内轻度活动,1~2周不做剧烈运动[1][2]。1~3个月可适当从事日常工作和家务活动,也可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活动。

3.2.2情绪与饮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情绪,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一切可能的不良因素,戒烟酒,可进清淡、易消化、产气少、高纤维素的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高的因素。保证充足睡眠。

3.2.3伤口护理与观察:伤口加压包扎,盐袋压迫6小时防止切口出血、渗血、血肿。每日换药一次,常规静滴抗生素,连续3天,并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监测体温。伤口一般7天拆线,拆线前不要沐浴。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如切口处出现发热、疼痛、肿胀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3.2.4监测:术后24小时心电监测,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指导患者自测脉搏,每天2次,简便有效。监测脉搏应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监测脉搏应该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如出现脉搏过快或过慢,或有头晕、心悸乏力、晕厥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3.2.5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不能根治心脏的原发病,因而病人仍需服用治疗心脏原发病的药物。

3.2.6避免外界因素对起搏器功能的干扰:因其他原因就医时应将起搏器情况告知医生,避免对起搏器有不良影响的检查或治疗,如磁共振、电热疗法、电针灸刺激、电按摩器、电吹风、磁疗、电烧灼术、放疗等。病人需远离高压磁场的环境,如电视台发射站、雷达区、变电站、电焊场所等。看电视应距离1米远,手机应健侧使用,避免患侧听半导体收音机,下雨有雷电时,尽量不要外出。心脏复律或除颤时,采取前后位置放置电极板,后者应尽量远离脉冲发生器至少大10cm[3],在电复律或除颤后要对起搏器进行程控、调整参数。

3.2.7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片:起搏器担保卡上注明了患者的起搏器型号、参数、植入时间、品牌等信息,以便就医时供医生参考。

3.2.8定期随访:术后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若无不适症状,一般第一年第一个月复查一次,第三个月复查一次,第六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以后每六个月复查一次,担保期限最后一年,每个月复查一次,在复查期限外,如感到心跳有了变化或又出现头晕甚至晕倒的症状,请随时与植入医院联系。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耐心的术前宣教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精神负担,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信心,精心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能够大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启坤,龙拥军,黄平.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观察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28-129.

[2]赵丽娟,张育华.89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分析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6):1369-1370.

[3]贾静静,董颖雪,高连君.2013年美国ACC/HRS/AHA关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合理使用共识的解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1):12-14.

[4]施静,杜敏.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运用自我效能理论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2-13.

[5]刘梦姣,曾慧.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3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