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并护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身心并护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武俊梅

武俊梅

(邯郸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身心并护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化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采取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采取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身心并护;神经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95-02

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临床护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促使患者生理健康,还需要患者从心理、精神等多层面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身心并护护理模式就是在这样一种医疗环境下诞生[1]。神经内科发病率相对较高。一旦发病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同时患者治疗期间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顺利实施。基于此,身心并护护理模式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身心并护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2.3±3.7)岁。在经过临床诊断后,所有患者被确诊为神经内科疾病,即脑梗塞42例,脑出血28例,其他病8例。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基础信息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接受相同治疗措施的时候,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化的护理措施,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主要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与自我护理,同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在有必要的时候实行心理疏导。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

身心并护护理模式:

(1)用药护理。大部分的神经内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服用药物,且服药时间较长。长期以往,患者就会产生反感,出现不服药、减少药物使用剂量的情况。如果患者不能遵医嘱服用药物,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病情。基于此,护理人员应监督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向患者解释不按时服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2)康复指导。临床实践表明,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致残率也比较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对患者展开康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神经功能锻炼。在药物治疗结束后,告诉患者定期来院接受复查,同时还要向患者普及神经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促使患者能够准确认识和了解到疾病,并掌握预防、治疗疾病的基础性措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3)心理护理。就身心并护护理模式来说,心理护理应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大部分患者在忍受疾病折磨的时候,会产生抑郁、烦躁、容易激动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对治疗效果的取得产生一定影响。因而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耐心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做出准确答复,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之初,非常容易产生陌生与焦虑感。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主动与患者接触。与患者交流的时候态度诚恳,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并由此建立信任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主动介绍医院情况、治疗措施,由此消除心理顾虑,自觉的配合治疗[2]。最后,争取家属配合。在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展开知识宣教,并普及疾病知识,预防患者受到不良刺激,争取患者家属主动积极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病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病房内舒适的温度、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性、柔和的光线,干净整洁的床单。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就为其准备良好的治疗环境,可为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在随后的治疗中就会积极主动,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期间向其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进行分析,而资料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护理人员在展开护理服务期间,首先必须考虑患者身心的舒适性。护理工作需要将患者生理状态与精神状态结合在一起。而护理效果的判断也是通过患者的身心状态来综合评价。身心并护护理模式本就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3]。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展现患者为中心,促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身心都能够被尊重。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做好患者心理协调工作,满足患者健康需求,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诊疗环境。神经内科发病率相对较高,且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一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针对该系统性疾病的特殊性,为促进患者康复,选择恰当的护理模式对患者非常重要。可见,有效的护理服务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控制患者病情的同时,还可促使患者积极配合诊疗。通过本次研究活动,就可了解到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同时也表明该种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采取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坚.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在精神病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86-87.

[2]王戈平.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与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9(9):58-59.

[3]夏银兰.护生自评式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旬刊,2014,13(3):141-142.

[4]宋晶.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6(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