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飞志冲天

/ 1

黄鹤——飞志冲天

本刊记者黎明

在重庆市石柱县境内,黔石路连接黔江、洗新、新乐的三岔路口,有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这就是石柱县黄鹤乡小学校。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始建于民国年间,风风雨雨走过近百年,已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在遭受1998年夏季特大洪灾后,由驻渝部队捐助10余万元重新修建,校舍校园焕然一新,充满着崭新的生机。这是一所缀满八一红星光芒的希望小学,是一所在崇山峻岭中如一只黄鹤一飞冲天的山村小学。学校下辖两所村小,现有15个教学班,学生480余人,教职工25人,其中已评小学高级教师共13人,县级小学骨干教师2人。学校环境干净整洁,不失为教书求学之地。

天时,地利,人和;山高,日丽,风轻。黄鹤小学抓住改革开放特别是重庆直辖的大好时机,审时度势,趁势而上。学校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走改革创新之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获得“文明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合格学校”、“先进职工之家”、“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教研教改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提起学校的发展历程,校长李少清颇有感触。李校长2008年从石流小学调来黄鹤小学,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从到校之日起就暗下决心,不辜负上级和群众的期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着力打造学校对外形象,改变教学环境,善待教职工和学生。每每提起他们的李校长,师生员工们都满含敬佩和赞颂之情。是啊,李校长把心都操在学校、师生员工身上了,唯独不考虑他自己:学校虽经济条件不大好,但每逢教职工生日,学校均同样送去100元慰问金,而李校长却不记得自己哪天的生日;他的大儿子考上大学,儿子提出让父亲陪他外出走走,他总是不空,一直未了愿,连送儿子上大学也抽不出时间;李校长的女儿生小孩,家里来了很多亲朋好友,但他忙于学校搞基建却未能到场陪一陪……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李校长动用自己的“关系”千方百计联系了重庆主城一所中学的300多套剩余的桌櫈,原本价值3万多元的东西,他东省西省运回学校才花费7000多元。

发生在李校长身上类似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在他的教育感召下,学校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同心同德,精诚团结,形成合力,抓好各项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工作是硬任务,成绩是硬本领,一直坚持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育人为本,以质量兴校为基,以德为首,全体教师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以学校的发展方向为指导,全面树立质量兴校意识,让全体学生在学校内受到良好的教育,积极向上,活泼开朗地接受所有新知识。

黄鹤小学深深地懂得,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人多面广,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形成无政府状态。多年以来,学校在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的同时,力求用细化的考核方案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收到了明显得效果。一是坚持升旗制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使小学生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社会的五好小公民,家庭里的好孩子。二是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建立良好的教师工作效果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公平、合理地评价教师工作成绩,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制订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学校四功课考核意见》等都为教师提供了遵循的依据,增强了可操作性。四是不断完善奖惩条例,奖金向一线教师倾斜,以奖代补、奖勤罚懒,极大的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制度管人,制度激励人,制度催人奋进。在科学而又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下,教职员工焕发出工作激情,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切实端正了教育思想,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时间,找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认真做好教学“七认真”,上好各门四功课,进一步完善四功课和活动课考核实施细则,做到科学合理地完成各项工作。

教育科研是黄鹤小学一直以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校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积极作用,围绕学校确定的语数教研专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常规教研入手,搞好说课上课及教师的评课活动,有条不紊地投入学科科研活动。加强业务学习,教研组负责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科带头人。在以学校教科室余寿发、黄世福、任永群、罗洪旭等人的努力与带领下,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育科研活动,近年来教师发表教学论文国家级2篇,市级4篇,县级数篇。学生参加上级文体艺等大赛也多次获得好成绩。

黄鹤一飞,浩气万里。我们衷心祝愿黄鹤小学一步一层楼,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