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术前访视沟通与技巧

/ 2

手术病人术前访视沟通与技巧

韦琳

韦琳(广西河池凤山县人民医院547600)

实施术前访视,是使手术患者获得一个连续的、无间歇的优质护理服务,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而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我院手术室自2005年起开始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为使术前访视落实到位,对术前访视护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术前访视对象2005年1月一2011年12月,七年期间在本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7458例住院择期手术患者。

1.2方法术前访视责任人和访视时间要求是在手术室工作3年以上并掌握各专科手术宣教内容的护理人员,一般为担任次日手术的巡回护士。访视时问为术前一天下午。访视所需时间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5—20min/人。当日未完成术前访视由值班护士负责实施。术前访视程序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认知程度、职业及文化背景,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病人在手术室期间的心理变化不论是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刺激,都会引起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1]。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一定的缓解,将会影响手术和麻醉效果,加重术后的情绪障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1.2.1心理护理措施

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是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因为轻度焦虑恰恰反映了病人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严重焦虑则导致体内儿茶酚胺[2]及肾上腺皮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抑制抗体生成,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和减慢伤口的愈合。而完全没有焦虑者,由于对医生和手术过度依赖,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和生理准备,也带来不好的后果。术前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准备的病人,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变化较小,血及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我们临床上通过仔细观察病人和利用进入手术室后有限的时间进行简单的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心理状态,采用以下几种心理护理措施,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1.2.1.1主动向病人进行宣教针对病人对手术缺乏了解、害怕手术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进行宣教,让病人知道大多数手术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多数预后是令人满意的,医护人员会以最大的责任心妥善处理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让患者放下心头大石,消除害怕手术的心理。

1.2.1.2手术的大小对病人的情绪影响的护理对手术较大,心理负担较重的病人的心理指导,显得特别必要。术前可以向他介绍有关专家、教授是如何反复研究病情并确定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分析该患者的有利条件,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是充分了解的,对手术是极负责的。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病人的过度紧张情绪。另外即使是一些我们通常认为是很小的手术,也要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避免患者产生紧张心理。例如,有一位患腹股沟疝的男青年,进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导了很久,他才说出害怕术后影响生育。看得这么重,应引起我们医护人员的注意。

1.2.1.3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都会有陌生感和恐惧感,护理人员可以向病人简单介绍周围环境、手术操作程序和手术人员情况,减少神秘感,从而减轻患者紧张情绪。特别是留病人独自在手术间时间较长的时候,事先要解释清楚,以免产生误会。曾经有一个病人就是较长时间单独待在手术间,以为大家忘了他,从而赤着脚跑出去。这种情况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焦虑。对待一些表现为特别多话或特别沉默的病人,我们都应耐心地开导,主动询问,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了解紧张焦虑的原因,让病人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并进行针对性解释和安慰,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和麻醉的进行,特别是在病人身上操作时,更应尽量解释清楚,取得病人的合作。对于由于紧张所致生命体征的改变,除了进行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药物帮助镇静,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巡回护士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随时给予安慰。手术器械护士要熟练配合手术,减少病人痛苦。医护之间要气氛融洽,互相尊重,主动合作,同时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避免对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万一发生意外情况。

1.2.2编制图片结合手术室宣传栏及制定专科手术宣教内容请专业人员拍摄实景图片(手术室大厅、走廊、房间布局、家属等候区、各类监护设备)并结合手术宣教内容顺序合理排版,每月出一期黑板专栏。由术前访视护士对每位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宣教,逐项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病员接送时间、流程,病员家属等候区方位及联系方法,结合手术部位讲解术前准备工作,对不同病情病种实施有针对性的术前指导。

1.2.3访视效果评价及监督机制每月由每位护士长随机抽查5份术前访视单,评估术前访视单正确填写率及完成质量,了解手术患者的各种反馈意见和建议,以监督访视工作流程,提高术前访视的质量。

2结果

据调查,手术患者对术前访视需要率为100%。统计2005年—2008年术前访视4189例,访视率为94%,2009年一2011年术前访视3269例,访视率达100%。

3讨论

3.1在术前对手术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让病人在术前对术后情况有所了解,做好心理准备,可以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增加对手术后不适的耐受力,以期减轻术后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使用图文结合式手术室宣传专栏弥补了传统术前访视宣教方法的不足。

3.1.1传统术前访视宣教方法的不足:对患者进行传统宣教方法时,由于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宣教内容易受人为因素如时间、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及护理人对宣教内容理解程度的影响,患者对宣教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手术室护士工作负荷大,人员配置相对较少,使护士用于宣教的时问相对较短,从而影响术前访视效果。

3.1.2改进术前访视宣教方法的优点:图文结合式手术室宣传专栏具有直观的知识与图片、完整简洁且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结合护理人员针对性地讲解,既符合患者急需与专业人士沟通的心理,又有直观的宣教读本来加深印象。对于求知欲及学习能力较强的患者,其中的文字说明更能让患者一目了然。对于文化基础及语言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直观的照片和图片使其易于接受。有利于患者围手术期积极配合医疗、护理操作,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图文结合式宣教与病人逆行沟通,增强了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也满足了患者自尊的需要。

3.2术前访视程序的规范化有效提高访视率卫生部2005年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首次对我国围手术期患者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本院手术室自2005年开始对每位择期手术病人实施术前和术后访视工作,统计手术室全年完成访视例数都按规范术前访视流程,使访视率达到100%,术前访视单书写合格率达100%。

3.3访视内容专业化、细节化改进根据各专科手术的差异性,由手术室专科组对相关专科宣教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类,制定了手术宣教内容,包括普外组、神经外科(颅脑)组、妇产科组、骨外伤、泌尿组、针对不同专科疾病手术的宣教内容。加强各专科手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沟通技巧的训练。定期进行人文培训活动及专科疑难病例讨论,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对病人的术前访视更能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3.4术前护理访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每日由专人负责术前访视单回收清点,定期整理,记录访视单数量、书写合格率,由护理部及护士长每月随机抽查几份术前访视单实施质量监控和定性评估,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有效保证术前访视质量。

3.5术前访视进一步的加强与改进的建议及数据可见术前访视工作后手术访视率提高至100%,访视单书写合格率提高至100%,建议术前访视时间应避开病房集中护理操作、病人外出活动或检查的时段,访视前联系病房护士及时通知受访病人,以便提高术前访视成功率。其次将访视单书写项目简化,规范书写要求,便于提高书写合格率。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等.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7-74.

[2]韩继明,护理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3,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