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032例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江苏1032例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分析

蒋阿凤1潘金洪2林燕1

蒋阿凤1潘金洪2林燕1

(1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0042)

(2南京邮电大学210042)

【摘要】为了了解江苏城乡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利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量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1032位失能老人的失能状况,发现不能洗澡、吃饭、穿衣、上厠所、上下床、在室内走动的比例分别达到92.4%、28.1%、39.6%、44.3%、42.2%、45.3%。不能日常购物、做饭、洗衣、扫地、上下楼梯、使用电话、提起20斤重物、个人理财、步行1-2公里、乘坐公交的比例分别为77.4%、78.7%、80.2%、72.3%、71.1%、59.7%、80.9%、65.3%、79.1%、76.3%。日常生活失能与工具性失能在年龄、性别、户籍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另外发现,失能老人精神问题严重,患有多种疾病;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老龄化失能老人失能率照护需求照护供给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130-03

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将是未来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为了了解江苏城乡失能老人失能状态及其照护需求和供给状况,本研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工具性能力量表,通过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江苏1032位城乡失能老人的失能状况,分析了照护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运用ADL和IADL量表在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宿迁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1032个失能老人。其中常州144人(14%),连云港132人(12.8%),南京240人(23,3),南通260人(25.2%),宿迁141人(13.7%),无锡115人(11.1%)。调查对象中,在机构养老的失能老人417人,占40.4%,在住家养老的失能老人615,占59.6%。调查对象中男性458人,占44.4%;女性574人,占55.6%。60-69岁的155人,占15%;70-79岁的316人,占30.6%;80岁以上的561人,占54.4%。调查对象的文化构成为:不识字39.3%,小学30.5%,初中12.3%,高中/中专7.0%,大专及以上5.8%,私塾5.0%。

1.2.对上述调查对象的照护服务需求及其家庭、社区、机构照护服务的供给情况同时问卷调查。

1.3.数据由SPSS软件处理。

2、调查结果

2.1.日常生活能力失能比例高,存在年龄、性别、城乡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失能老人往往伴有多项失能,其中洗澡失能率最高,达到92.4%(见表1)。学界一般把有1-2项失能归类为轻度失能,有3-4项失能归类为中度失能,有5-6项失能归类为重度失能。本次调查对象中属于轻度失能的56.6%,中度失能的占10.6%,重度失能的占32.8%。洗澡、穿衣、上厠所失能率的年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意义;吃饭失能率的城乡差异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意义;上下床、在室内走动方面的失能率在城乡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上下床失能率在性别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有显著意义。

表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失能状况

2.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ADL,IADL)失能程度高,严重影响生活自理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性的较高级的技能,如家务杂事、炊事、采购、骑车或驾车、处理个人事务等,大多需借助工具进行。在本次调查的10项工具性失能中,洗衣失能率最高达到80.2%,使用电话失能率最低,为59.7%,总体上看,工具性生活能力失能程度较高,多数老人难以独立生活,需要借助工具或依赖他人进行日常的生活(见表2)。按照不费力0分,有些困难5分,做不了10分评估失能程度发现,失能老人各项指标平均失能指数值都在7分以上。交叉分析显示,10项工具性生活能力失能在年龄上的差异都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做饭、洗衣、扫地、提起20斤重物、个人理财、步行1-2公里、乘坐公交方面的失能率在城乡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日常购物、上下楼梯、使用电话、提起20斤重物在性别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表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

2.4.失能老人精神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心理关爱

由于受疾病、失能、经济困难等折磨,失能老人精神压力大,生活信念低,严重影响晚年的生命质量,多数老年人缺乏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对自己的未来存在莫名的恐惧和无助感觉。调查发现22%的失能老人感觉孤独;16.7%的失能老人感觉生活没有情趣;15%的失能老人感觉生活没有意义;高达32.8%的老人对自己拖累家人和子女感到十分内疚;有22.2%的失能老人有疾病恐惧;有15.4%的失能老人恐惧死亡;有6.1%的老人希望早点结束生命;有5%的老人有过自杀行为(见表4)。我国现有的失能老人家庭、社区、机构照护尚缺乏系统、专业的精神关爱。失能老人的精神关爱问题突出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丰富有关,与医疗等科学知识不普及有关系。调查发现中国失能老人宗教信仰的比例较低,只有15.9%,主要信仰佛教(11.5%)和基督教(2.7%),还有部分老年人信仰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及其他宗教,不同户籍失能老人的宗教信仰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有宗教信仰的失能老人感觉空虚和无聊的比例、感觉孤独的比例、恐惧死亡的比例相对较低。有学者研究发现,当控制人口学、城乡、地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代际关系变量后,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于无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表4失能老人精神状态(%)

农业失能老人比非农业失能老人对拖累家人和子女更加感到内疚(p=0.000),非农业失能老人比农业失能老人更感到孤独(p=0.029)。低龄组有过自杀行为的比例高于高龄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农业户籍老人中想早点死的比例较非农业户籍失能老人高,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2.5.失能老人患病率高

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失能与疾病往往伴随发生,本次调查对象中95.5%的失能老人至少患有一种疾病,76.6%的失能老人至少患有两种疾病,51.3%的失能老人至少患有三种疾病,28.6%的失能老人至少患有四种疾病,16.2%的失能老人至少患有五种疾病。患病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高血压(54.55%)、中风(29.65%)、脑血管病(24.9%)、心脏/冠心病(20.83%)、骨质疏松(18.42%),见图1、图2。

图11032位老人还有多种疾病的比例

图21032为失能老人患有主要疾病

3、讨论

3.1.失能老人失能率、患病率高,照护费用大,需要制度性解决照护费用供给问题

失能老人日常生活失能、工具性失能程度高,95.5%的失能老人伴有一种疾病,多数老人伴有两种以上疾病,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资金主要来自老人的退休金和子女的支持,资金供给水平低、不稳定。老人和家人开始把目光延伸到社会长期护理险、商业长期护理险,希望政府和社会加大对失能老人的救助力度(见表5)。

表5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经费供给需求

在家庭和子女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的今天,我国应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打通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照护保障之间资金共享通道。

3.2.失能老人照护时间长,专业要求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

调查对象中失能老人实际上有配偶照护的比例为34.98%,平均每天照护时间7.99小时;由儿子照护比例42.93%,平均每天照护时间4.28小时;由儿媳照护比例27.33%,平均每天照护时间3.77小时;由女儿、女婿照护的比例分别为32.75%、14.05%;以上是家庭照护的主体。目前失能老人得到医生照护的比例为13.86%,得到护士照护的比例为15.02%,得到护工照护的比例为25.19%。上述调查数据表明,江苏省失能老人以家庭成员照护为主,专业照护为辅,这种格局导致家中只要有一个失能老人,家庭成员就疲于奔命,而且未必能给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失能老人平均年龄79.89岁,平均失能时间1718.52天,平均每个失能老人每天需要照护13.65小时,服务提供者为失能老人每天平均提供13.38小时的照护。

表6失能老人照护提供者类型及照护时间

经ANOVA分析,护工与社区服务人员照顾比例及照顾时间与老年人的失能程度有关,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意义。护工照护时间的城乡差异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意义。

随着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少子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应加快社会化照护体系建设,满足失能老人对专业照护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陶寿熙刘文耀银占魁一种新型ADL量表可靠性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7(6),199-201

[2]王武林中国老年人的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69-2572

[3]蒋阿凤潘金洪2011-2050年中国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分析——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观失能数据测算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3,7(10):44-46

[4]潘金洪中国老年人人口失能率及失能规模分析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2012,28(4):3-6

2010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及应对策略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SHB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