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之窗民族特色之花——记重庆市忠县磨子土家族乡初级中学

/ 1

素质教育之窗民族特色之花——记重庆市忠县磨子土家族乡初级中学

本刊记者晓阳

学校师生搭舞台,

土家服装穿起来,

土家山歌唱起来,

土家摆手舞跳起来……

这说的是三年前的10月8日,重庆市忠县磨子土家族乡初级中学在县城中心广场举办篝火晚会,庆祝学校建校10周年的动人情景。磨子初中始建于1993年9月,1994年9月迁址后,于1995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忠县唯一一所民族中学,也是重庆市八所民族中学之一。学校位于方斗山脚下,距县城23公里,校园环境宜人,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众志成城创大业

10多年来,磨子初中走过了艰难的创业发展道路。建校之初,学校只有孤零零的教学楼、师生食堂和厕所,当时的26位教职工、4个教学班的学生散居在周围的民房里,风雨飘摇,日子难熬,学校管理起来也十分艰辛。学校因事业发展负债60多万元,唯一一部办公电话也长期停机,校长关起门来躲债已是家常便饭。

尽管如此,磨中师生员工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等”的精神,憋着一口气,立志思改变。校领导亲自动手修理桌凳,教职工抱着被盖进入学生宿舍义务值班,借台电脑来在办公室、多媒体教室间抱进抱出使用,班主任出勤每次仅1角钱补贴……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勒紧裤带,为保护学生的安全而呕心沥血,动人感人的佳话层出不穷。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来到学校,都对磨子初中这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艰苦创业清贫乐教的教师队伍发出由衷的赞叹。如今,学校已有了初具规模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学生住宿楼、教师住宿楼、师生食堂,还建有全县唯一的中小学电子音像馆,以及图书室、理化实验室、学生电脑室、会议室、多功能厅、音乐室等,教学音乐设施设备等一应俱全。

教学教研重质量

磨子初中领导班子认识到,学校一切工作的重点就是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培育人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可,才能有立足的长远之地。

学校着力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促进教风的根本好转和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加大教学“六认真”督查管理力度,并实施奖惩制度,实行教师工作坐班制,实施教师异级学科搭配任课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学校加强课改实验和教研教改,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七、八年级教师认真开展“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初三教师也摸索着采取新课改思想理念指导改革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学校注重学本培训,派出教师参加县里的新课改、通识培训,学校行政听课指导,教师互相听课学习,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一月召开一次毕业班工作会,专题研究毕业班工作,根据实际采取措施加强教学管理目标,制定毕业班目标管理与奖惩方案,在大面积提高成绩的基础上搞好培优辅差工作,使毕业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民族特色育人才

磨子初中结合本地本校特点,积极探索民族特色学校创建路子,结合体卫艺工作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全校学生统一着装,穿上了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校服。学校积极挖掘土家文化艺术,一方面开齐体育课上足课时,另一方面做好每日“两操”,即早操和大课间操,以广播操、兔子舞、土家摆手舞配合的形式,既锻炼学生身体,又培养学生艺术表演能力。三是搞好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比赛,四是搞好毕业班体育考试项目的训练。

在挖掘民族特色方面,学校可以说是慧眼独具,煞费苦心。学校在场镇上修起具有民族特色的牌坊式校门,在校内建起两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亭子,建起一座学生舞台和学校标志性雕塑,还实施了打造民族特色的“十个一工程”:全校师生穿上了一套土家族服装;学校编写了一本土家族乡土教材;组建了一支男生唢呐演奏队;组建了一支女生葫芦丝演奏队;组建了一支学校礼仪鼓号队;学校每位师生会唱一首土家族民歌;全体师生共跳一支土家族摆手舞;组建了一支学生笛子演奏队;全体师生学会一套24式太极拳;在忠县举办了一场土家文艺晚会。

试想想,磨子初中在确保体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遵循“教学质量是生命,特色品牌是窗口”的理念,探索出的这一条提高民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办学路子,具有多么浓郁的特色和多么广阔的发展前景。人们常说“以人为本”,“以特色为生命”,这种理念在磨子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难怪忠县领导视察该校民族特色教育活动之后,赞誉学校为“素质教育之窗,民族教育之花”。

10多年来,磨子初中大抓素质教育,大打民族特色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本乡、本县学生外,原在万州、石柱等地就读的学生也回来该校就读。学校先后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卫生红旗单位、综合智力先进集体、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文明礼仪达标学校、卫生与健康示范学校、教研先进集体等,全国多家媒体对学校进行了采访报道。(本刊记者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