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探析

熊春琴

熊春琴(湖北省通山县人民医院药湖北咸宁4376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的进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BZ)、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NBZ)以及各种抗抑郁药物,了解广泛性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的进展情况。结果:BZ治疗的效果好、见效快,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会对其产生依赖;在NBZ类药物中,丁螺环酮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少而轻,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药物中属于最有发展前景的药物;抗抑郁药由于其同时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功能,且无BZ类药物的依赖性,在治疗广泛性焦虑时常与抑郁共病,更适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结论:在目前,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方法还是药物治疗,由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多种多样,因此可根据药物的特点针对不同病况采取相应合适的药物。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BZ)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NBZ)进展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086-02

在精神科中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于在各综合医院各科室的就诊患者之中。由于该疾病的常见性且初期发病不明显,往往容易被漏诊甚至误诊,患者在确诊时其慢性功能可能已遭损害,因此在治疗上就更加困难[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上不断的发展进步,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BZ)、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NBZ)、β受体阻滞剂以及各种抗抑郁药物,在治疗CAD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疗效,本文对药物治疗CAD的有关药物作了分析和探讨,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方法

1.1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BZ)

BZ类抗焦虑药物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它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在取代巴比妥类药物之后逐渐的成为抗焦虑的首选药物,在治疗GAD上其效果明显且起效时间快,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肯定。BZ类药物能够引起神经细胞的超级化,并且促使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得到释放,使其减少从而起到抗焦虑的作用。通过权威专家的不断临床研究证实,BZ类的药物对于GAD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使用了BZ类的药物的患者中三分之二的疗效显著,起效的时间也很快。

但是BZ类药物对于抗抑郁的作用并不明显,那些伴有抑郁症的GAD患者如果单独使用效果不好,一般采用抗抑郁药或两类药物合用。在长期的疗程治疗中,相关的证据表明,BZ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未有明显疗效的三分之一服用BZ患者中,出现了对其的依赖且焦虑症状并无明显的缓解,在长期的GAD治疗上是不利的。同时在对GAD症状的认知上疗效也欠佳,严重时可能导致郁郁症状的恶化,因此BZ类药物的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GAD患者同时伴有抑郁症时这种局限性更为突出。BZ也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损害,尤其是对老年患者的损害应引起重视。

1.2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NBZ)

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NBZ)中,主要包括丁螺环酮、伊沙匹隆、阿扎哌隆类等。这类药物在治疗GAD上作用机制不同于BZ,通过下调传导神经的兴奋性起到抗焦虑的作用。总的来说丁螺环酮的疗效不如BZ,对于轻度焦虑性障碍患者的能起到良好的疗效,对于BZ无效者中的60%-80%可能发挥作用,但它的起效时间比BZ慢。急性短期焦虑患者并不适用。丁螺环酮还缺乏镇静和肌肉松弛的作用,对于有焦虑引起的躯体不良症状和患者肌肉紧张以及失眠的效果并不明显。与BZ药物相比其特别之处又在于能改善G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患者的认知功能不受损害、精神运动也不会受到影响,由于丁螺环酮的自身特点,不会导致病人过度镇静、躯体肌肉松弛。由于其与BZ没有交叉耐受,停用BZ换用丁螺环酮时,必须重叠使用2周,否则存在引起BZ撤药症状。

1.3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受体阻滞剂有心得安及倍他洛克,主要在自主神经症状明显的焦虑症上得到应用,但是其并不作为常GAD的常规药,只是在治疗GAD上作为辅助药使用。应注意的是心脏病和哮喘史者禁用。

1.4抗抑郁药物

目前,药物治疗GAD正处在不断的发展转变之中,尤其是向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转变。抑郁药物中基本上所有的药物都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中几乎都伴随着抑郁症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抑郁药的作用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1.4.1第一代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作为第一代抗抑郁药的代表,在新的一代抑郁药研究出来之前,作为各种焦虑障碍的常用药,通过对TCA在治疗GAD时的对照研究发现,其在治疗认知障碍方面的疗效优于治疗患者躯体的症状。在对于躯体性焦虑的治疗效果上与BZ的方法相似。然而抗抑郁药的见效时间不如BZ类药物快,但是药物作用时间长。患者在服用TCA之后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脏毒性化,因此这类药物对患者伤害极大,最终被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取代。

1.4.2第二代抗抑郁药物

第二代抗抑郁药物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氟西汀(fluxet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和氟伏沙(fluvoxamine),venlafaxine),还有NA与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也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在目前在这些药物中被美国FAD批准用于治疗焦虑性障碍的抗抑郁药物只有帕罗西丁以及万拉法新缓释剂。这类抗抑郁药物在通过专家与安慰剂治疗GAD患者对比疗效后,证实其疗效优于安慰剂,在临床上特别是对于伴有抑郁症的焦虑性患者更加适用。然而这类药物的使用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患者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3]。

1.4.3其他新型抗抑郁药

主要的新型抗抑郁药有米氮平(mirtazapine)、奈发唑酮(nefazodone)曲唑酮(trazodone)等它们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与SSRI和SNRI有所不同,这些药物都具备一定的抗焦虑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对于这些药物的临床和对照研究较少[4],在治疗经验上尚未发展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其疗效。

2结论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药物有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BZ)、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NBZ)、抗抑郁药等,BZ类药物的优点在与疗效好、起效快,但会造成患者对其的依赖;NBZ类药物中丁螺环酮疗效好且副作用小[5],由此可见其在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疾病上是最有前途的药物;抗抑郁药物同时具有抗抑郁性和抗焦虑性的作用,且并无依赖性,适合GAD常与抑郁共病的患者

参考文献

[1]赵靖平,瞿金国.广泛性焦虑障碍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4,7:231-215.

[2]李慧,徐金枝.广泛性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医学,2010,09(24):122-127.

[3]RickelwK,RynnM.Pharmacotherapyof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JClinPsychiatry.2002,63(Supp114):9-16.

[4]PandeAC,CrockattJG,FelnerDE,etal.Pregabalinin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aplacebocontrolledstudy.AmJPsychiatry,2003,160(3):533-540.

[5]BorkovecT,WhismanM.PsychosocialtreatmentforGAD.In:MavissakalianM,PrienRF,eds.Long-termTreatmentfortheanxietyDisorder.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Press:1996:17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