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探讨

杨勇

杨勇

(山西省肿瘤医院营养科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的9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接受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康复指标和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免疫功能恢复,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

【关键词】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支持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089-02

胃肠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疗法的必要性目前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医者的重视,我院就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这个课题展开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的9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被确诊为胃癌,不包含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性病变以及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研究治疗。这90例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59±2.90)。其中实施全胃切除术患者47例,实施远端胃切除术患者43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5例,男28例,女17例,病理分期[1]:I期4例,Ⅱ期16例,Ⅲ期20例,Ⅳ期5例;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病理分期:I期5例,Ⅱ期14例,Ⅲ期21例,Ⅳ期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方面比较无较大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鼻肠营养管需要调至韧带下大约25cm的远端空肠处。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将生理盐水经鼻肠营养管内滴入,让肠道有一个较好的适应过程。滴入的同时要监测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若无不适,术后第二天经鼻营养管恒温滴入肠内营养液,利用营养液泵控制恒速,初始为50ml/h,观察患者的腹部是否出现不适,若无不适,则可以将速度增加至100ml/h,营养液剂量第二天可以为500ml,第三天为1000ml,之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增加至2000ml左右,过渡期液体及能量提供不足的时候可以从外周静脉输入葡萄糖补充,一般术后一周内都需要进行营养支持[2]。

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手术前在上腔静脉留置营养管,术后第一天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营养支持,按照全合一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术后第1~6天实施全量肠外营养支持,研究期间患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禁食,手术后3天可自主进水[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并检测患者临床指标,同时严密监测患者营养指标变化。其中临床指标主要包含: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距离术后时间以及活动时间、患者第一次经口进行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尿管拔出时间以及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营养指标观察内容则主要有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x-±s)表示,进行t检验;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术后营养指标的改善方面,研究组患者白蛋白含量为(40.7±3.9)g/L,前白蛋白含量为(228±17)mg/L,血红蛋白含量为(127.9±30.1)g/L,对照组患者白蛋白含量为(35.2±2.9)g/L,前白蛋白含量为(238±20)mg/L,血红蛋白含量为(119.6±14.3)g/L。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中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有2例,占4.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肠病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尤其对于一些肿瘤患者,自身消耗的能量较大,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加上高分解代谢状态,会一定程度上加重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延缓了术后康复和胃肠功能的恢复[4]。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方案则显得至关重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为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方案,目前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两种方式,我院的研究中采用的是经鼻营养管将营养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近年来随着医学上对肠道功能和营养学的不断研究,肠内营养的支持疗法有了巨大的进展,而且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就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临床指标及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也显著的减少。由此可见,采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免疫功能恢复,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锐,方玉,辛晓伟等.肿瘤患者肠内、外营养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用药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42):3955—3959.

[2]曹景玉,吴立群,郭卫东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1):103—105.

[3]蔡青山,朴文花,马德强等.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501—503.

[4]陈兵,张俊,朱震等.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比较分析[J].人民军医,2010,53(5):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