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层医院输血科内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谈基层医院输血科内部管理

王连明李广燕

王连明李广燕(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2625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4-0098-02

【摘要】输血安全涉及多个部门,本文主要从输血科内部工作谈输血安全问题。包括输血科工作的法律依据、科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展及科学合理用血等方面。

【关键词】医院输血科内部管理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中诊治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同时,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输血科(血库)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如何加强输血科内部管理,确保临床的用血安全是医务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输血科内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如下。

1依法工作

输血科工作有三个基础法律依据:(1)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的法规。(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10月1日起执行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3)2000年6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当然,输血工作还要遵守《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健全输血科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成立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通过参考其他医院输血科的工作,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院输血科建立了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如: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急诊输血管理制度,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交叉配血管理制度,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工作环节交接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ABO和Rh(D)血型鉴定操作规程,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规程,凝聚胺试验操作规程,微柱凝胶试验操作规程,4℃贮血冰箱操作规程,-20℃低温冰箱操作规程,普通离心机操作规程等等。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细心做好技术工作

输血工作的特点要求输血科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因此,工作人员要继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经验,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采取外出进修学习、自学及举办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培养输血技术骨干,提高业务水平。重视引进、吸收医疗专业人员,提高科室整体素质。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科最关键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及供血者的血样,交叉配血前应复检受血者、供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的Rh(D)血型。

4加强质量控制,积极开展新技术

保证输血安全是输血科头等大事,提高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建立健全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输血科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全国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确保输血相容性实验检测质量。配备专用血液保存箱和血浆低温保存箱、专用离心机等。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提高输血功效。引入输血科网络化管理模式,利用网络平台优化全面管理,通过网络平台控制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准确快捷的信息反馈,发挥其在改进工作质量、优化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重要作用。

5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因此科学合理用血显得极为重要。临床医师要更新用血知识和用血观念,能不输血绝不输,能少输血绝不多输,能自身输血绝不用他人血,能成分输血绝不用全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开展自体输血,合理应用成分血,全面提高输血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输血安全责任重大,事关病人生命安危,作为输血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门,输血科更是要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因此加强输血科内部管理甚为重要。广大输血工作者更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综合素质。输血科内部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用制度管理科室。加强硬件设备建设,符合标准要求。只有各方面工作确实落实到位才能确保病人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2]陈兆修,王晓翠.影响输血安全的因素及对策.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2(6):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