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分析

吕玉成

海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黑龙江海林市157100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方法:中国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结果: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出版,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结论:从脑卒中的康复管理及康复治疗两个方面,即卒中单元及三级康复管理,和有关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urrentresearchprogressofstrokerehabilitationandtheapplicationofitsnewtechnologytoprovideideasandskillsforstrokepatientstoimprovetheirqualityoflifeandimprovetheiroutcome.Methods:TheincidenceofstrokeintheChinesepopulationshowedanincreasingtrend.Rehabilitationtherapyforstrokewasthemosteffectivewaytoreducethemorbidity.Results:ThepublicationofguidelinesfortherehabilitationofstrokeinChinaprovidesascientificevidencebasefortheimplementationandevaluationofstrokerehabilitation.Conclusion:Therehabilitationmanagementofstrokeandrehabilitationtherapyaretwoaspects,namelystrokeunitandtertiaryrehabilitationmanagement,andrehabilitationtreatmentofmotordysfunctionrelatedtostroke.

Keywords:Stroke,Rehabilitation,Therapy

前言: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致死亡的临床症候群。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居民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病死率为(80~120)/10万,约70%以上的生存者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残。多数脑卒中生存患者可遗留运动、言语、认知等方面功能障碍,而康复治疗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障碍最有效和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治疗成为医疗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涌现出一批新的治疗思路和技术。这些技术不但验证了神经科学中关于人体功能的研究成果,而且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拟对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史进行简要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脑卒中后的存活患者中,75%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能力丧失,其中40%以上为重度致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简述近年来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的各种新疗法,康复仪器的使用、综合疗法,以及对未来脑卒中康复发展方向的展望。

1.2方法:

1.2.1分型治疗:

脑卒中有多种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时应注意分型。最重要的是梗死灶或血肿的部位、大小等,如大的梗死或血肿与腔隙梗死或小量出血,其治疗方案及措施都有显著不同。

1.2.2分期治疗:

任何一种脑卒中均有病理损害的动态过程,主要是形态结构改变及病理生理变化,有一个明确的变动过程,成为分期治疗的依据或基础。溶栓时间窗是最典型的代表,事实上其他方法也均存在治疗的最佳时点,因而,治疗时窗可能更为确切,是分期治疗的核心。

1.2.3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是十分重要的治疗,应重视对因施治。多数卒中的病因不易根除,但也有查到原因而取得良效的,如螺旋体脑动脉炎所致的脑梗死,只有用特异性的青霉素治疗,才能控制疾病发展,最终恢复功能。

1.2.4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是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在日常生活中限制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是由美国Alabam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而发展起来的治疗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一种训练方法。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机制是为了防止习得性失用的形成,并产生较大的使用I依赖性皮质功能重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增加了患肢使用的频率,避免了习得性失用,产生了大脑结构的使用依赖性功能重组。

1.2.5物理疗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带动康复医学的进步,现代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治疗原则是患侧高级中枢的功能重组,即脑的可塑性现象。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影响,不论是局部应用还是全身应用,不管电流类型,脉冲频率,波幅,疗程长短如何,均具有延缓肌萎缩、恢复功能的作用。现在的干细胞移植使中枢神经组织再生成为可能,从而直接完成神经系统功能重建,而不是已有的神经与肌肉的代偿作用机制。而有些报告神经节苷脂能够维持神经干细胞的原始神经状态,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从而能够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损伤。

2.结果

脑结构复杂,代谢活跃,但缺乏能量储备,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要求有稳定的血循环。在脑部疾患时应重视保持良好的脑血循环,在脑血管疾病(尤其脑卒中)中此点表现更为突出,是基于下列缘由:脑血管的损害:引致卒中的病因均可损害脑血管,如脑动脉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炎等,都存在累及脑血管结构的病变。最常见的高血压尚可出现小血管稀疏,糖尿病的脑微血管病变,以及血液成分或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脑血管功能受损等,均可引起脑血循环障碍,即卒中前存在脑血循环受损,成为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卒中时脑血循环障碍:卒中发生后出现一系列脑血管结构及病理生理的变化。在受累责任血管区域内,闭塞或痉挛动脉的下游血管损害,以及卒中灶周围的微循环受损,均可导致严重的缺血性损伤,是卒中的病理核心,成为治疗的靶点。血管再通复流、缓解动脉痉挛、减轻再灌注的血管损伤、改善侧支循环和微循环等措施,成为治疗的重心。卒中病灶的镜区及远隔区,也常有相应的局部血流灌注减少,而卒中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更是加剧脑缺血的重要因素。此外,严重卒中继发的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也可减低脑血流量。由此可见,卒中时除病灶或责任血管区域的严重血循环损害,尚存在其他部位的缺血,为减轻缺血性损伤,应改善全脑的血循环。

3.讨论

21世纪的康复医学,其改善功能状态的手段将不再是代偿与提高,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去解决功能障碍,以预防和痊愈这样的概念诠释新的“功能医学”。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应是一个综合性治疗过程,21世纪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脑卒中的发病率将继续上升,伴有不同程度残疾的脑卒中患者将增加,因此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和其水平的提高将对医学的发展、社会负担的减轻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脑卒中急性期,有明显的脑血循环障碍,是治疗的主要目标,也是救治的核心。另外,患者进入恢复期后,由于原有的脑血管基础病变未能完全改善,甚至病因或病理损害因素尚未能彻底消除或控制,脑血循环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因此在康复全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脑血循环。适宜的脑灌注压是良好脑血循环的基础。良好的脑血流灌注压是维持正常脑血循环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灌注压在脑卒中的治疗中是十分重要的。脑卒中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障碍,使脑血流灌注压较难稳定,而目前对灌注压检测手段非常有限,临床大多通过血压来推测,故血压调控成为维持脑血循环的重要措施,可以说调控血压是最重要且有效的治疗,一切康复措施都应不影响血压及脑灌注压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讲,脑卒中康复如同艺术家完成一件雕刻作品的过程,评价相当于对于使用材料的品质、结构特点进行观察,以便决定适合进行什么样的题材和创作。各种治疗技术与方法相当于创作时使用的各种工具,为了完成作品在不同的创作过程中,根据创作要求,要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完成创作。最后的作品水平高低与使用的材料、艺术家的构思、手工技巧直接相关。早期康复防止废用综合征、科学训练防止误用综合征、循序渐进防止过用综合征,是我们在脑卒中康复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总之,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必须有基本观点进行指导,而具体实施时,要理念清,盲点少,多思考,重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颖,齐晓飞.我国各地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包头医学,2010,34(1):1-3.

[2]于洋,张琳瑛,张玥.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4(1):30-32.

[3]冯锡洪,邓素荣,林漓.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疗效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