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李巧珍

(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消化科山西太原03005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护理要点,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方法:给予常规治疗,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结果:病情缓解,增强生活的勇气,甚至长期存活。结论:优质护理可改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251-0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淋)是血液病之一,治疗效果好坏与护理有密切关系。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给病人以治疗和护理,而且要结合身心,社会需要向病人解释疾病知识,用药注意事项以及饮食、活动、休息等,以取得最佳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016年我科收治白血病病人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15岁~82岁。

2.护理

2.1一般护理

鉴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本身免疫能力的不足,因此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确保患者所居住病房的环境温湿度能够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避免患者出现病毒性感染,还应对病房定期采取消毒处理,以免造成患者出现交叉感染。要向患者告知保持个人卫生健康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保持口腔卫生,并在饭后采用盐水漱。为患者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贴身衣物要确保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在气候寒冷外出时应配戴口罩,以免受凉感冒,引发不必要的并发症状。

2.1.1运动护理白血病患者因血细胞大量过度增生,其代谢率会升高,同时也因贫血而有缺氧的症状,故应根据患者体力,适当限制活动量,可与患者共同制定日常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的适量运动。

2.1.2饮食护理慢淋病人常合并营养不良,应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纳差者宜少量多餐,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可多食用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菌类食物,如木耳、蘑菇等。若同时存在有贫血症状则应多食用一些温补、厚味食物,如瘦肉、鱼、蛋、奶等食物。还应注重膳食营养均衡多食蔬菜、瓜果等。禁忌食用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

2.1.3病情观察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定期复查血细胞分析。询问患者有无咽痛、咳嗽、尿路刺激症等不适。观察病人有无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等出血症状,观察患者有无黑便,惕防并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

2.1.4预防感染的护理慢淋病人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其机体当中的健康细胞也会受到损伤,因此也就会造成患者在诱导缓解期较易出现感染情况。通常患者的粒细胞绝对值≤0.5×109/L之时便会导致感染几率大大增加,这时便应对患者采取必要的保护隔离措施[1]。若医院不具备隔离室条件则应当为患者单独安排病房,以免出现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并执行严格的探视制度,对病房中的室内环境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此期间还应格外关注于对患者的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

2.2心理护理

慢淋病人白血病患者情绪反应强烈,获得信息的愿望强烈,治疗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较大,自我概念的改变致社会适应力降低,对医疗护理水平及经济援助方面的需求较高。在治疗护理白血病患者同时,应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医疗、信息、情感支持,提供经济支援,以减轻患者心理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时要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病人以取得信任,适时进行心理疏导,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做好病人亲属的工作

做为慢淋患者家属,在精神,物质上都承受着极大的负担,亲属的不当表情和行为反过来又给病人身心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和亲属经常性的沟通是必须的,及时向他们通报病情、可能出现的病情衍变、医生的医疗计划等,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对探视和陪伴的病人亲属要礼貌接待,指导家属和病人沟通,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耐心体贴护理病人,表现出沉稳、乐观,充满信心,切忌因治疗上的困难在病人面前流露出焦虑、紧张情绪,以致忙乱,出现差错。

3.讨论

我国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发病率较低,约为所有慢性白血病患者的1/10左右,这一病症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患者群体当中,其中超过90%的患者均在50岁以上[2]。对于临床护理人员而言,其本职工作职责便是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来促使患者的生存期能够尽可能的延长。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护理人员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效果。做好护理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社会及病人进一步认识护理工作,护士也在工作中体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工作热情,产生了成就感。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指导,而不是局限于入院介绍、出院指导,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