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中学物理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

陈灵智

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具有研究特征的、明确主题的小课题实践活动。通常可以大致分为探索性实验课题、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前沿探索的学习报告、研究报告、社会调查、物理学史研究、课外扩展性学习等几种不同类型。

这种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主题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及个性发展;研究性主题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结。

物理教学中研究性活动设计作为一种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形式,其活动设计目标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1.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主动精神。2.训练学生进行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得物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3.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活动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有关物理学科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与方法。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参与精神,使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5.探索学生从事小课题研究的独特规律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规律。结合研究性主题活动自身特点,就主题活动设计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来看,应包括选题,资料收集,制定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结论等重要环节。

1.选题

研究性小课题主题活动的选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小课题研究成功与否。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工作通常在每学期开学初,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四个。(1)小课题研究动员。让学生明确研究性主题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体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的价值。(2)国内外小课题研究背景介绍。(3)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前沿介绍。(4)自主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个人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

2.可行性分析

与选题过程的开放性相反,可行性分析阶段强调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是否具有研究成功的可能,这一阶段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课题组的组织。在个人自主选题基础上,个人题目内容相近的4~5名学生自愿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联络指导教师及负责各成员研究的分工。(2)小组课题的确定。小组对每个人的题目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最后形成本组研究课题。(3)指导教师的选聘。小组研究课题确定后,小组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选聘校内相关学科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也可以选聘校外尤其是高校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研究程序与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与支持,但整个研究过程都由学生自行独立完成。(4)研究方案的制定。小组确定后,要求每个研究小组认真讨论,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5)学生选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后,需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会由各主题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均可向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均可参与回答问题。指导教师根据全班讨论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改意见,明显不合理、难以实现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选题不予通过,小组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报告。

3.小课题研究的实施

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获准通过后,即可按计划利用每周2课时活动课时间或其他课余时间分头进行研究。各小组提交的经费预算,指导教师审核后,由学生自行购置所需材料、器材、资料等。由学校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计划既分工负责各任务,又相互配合,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既为研究小组内的成员提供咨询与研究指导,又要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及时对课题研究的偏差进行正确指引。由于这是一项以学生研究活动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指导教师的监控仅体现在依据各研究小组所制定的方案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掌握和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偏差和失误。此外,指导教师还需检查各小组的阶段研究报告,如中期研究报告,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

4.结题与答辩

各研究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需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前者详细叙述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后者则着重描述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进行初步评审,符合基本要求的准备参加班内答辩,不符合要求的重新修改。答辩由陈述、展示、提问、回答、评语五个部分组成。在以班为单位的答辩过程中,各研究小组推选一至二名学生为陈述人,在所限定的时间内,向全班和指导教师(或专家)简要汇报开题通过后方案的实施过程,主要分工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收获。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可以要求小组成员推选回答人,也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组员回答。答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学术讨论会,大家共同探讨该课题的价值,研究成功之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所需要努力的方向等。对较优秀的研究成果(物理实物模型、作品及论文)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答辩会,必要时学校根据情况,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评估,鉴定,并给予一定奖励,学校还可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加以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