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二流客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远离二流客户

刘宝红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对公司来说,怕的就是排错了队,将未来绑在二流客户上,最终这些二流客户变为三流、四流、末流,直至被淘汰出局,如同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倾巢之下,没有完卵,供应商便成了殉葬品。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二流的客户大多在北美和欧洲。如果时光倒退10年,这些公司大都是一流客户。只因为社会福利太好,生活太安逸,员工从上到下都成了慵懒的“肥猫”,公司也成了“贵族公司”。显然,员工与公司失去了“饥饿感”,就失去了竞争力,于是就被亚洲的公司打得“满地找牙”。结果一流的变二流,二流变三流甚至破产倒闭。欧洲第二大半导体生产商Qimonda就是个例子。

亚洲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有这样的二流货。不过大多不是本土产的,而是欧洲的“贵族”的分部。这些公司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拘于形式,人浮于事,不愿承担任何风险。举个例子。台湾的联电在新加坡有分部(UMCi),工程师们在设备上用起易耗品来,尽量推迟更换,以便省钱。结果是设备厂商推荐用2000小时,他们往往能用2300小时。而它的一个竞争对手则不。工程师们严格按照设备厂商的推荐更换材料,谁愿意去承担质量风险去延长寿命呢?结果他们的易耗品消费就高。这看上去挺小,但成本就是这样一点点累加起来,一个公司就这样变得没有竞争力。多年来,这个竞争对手就未曾盈利多少,最近被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国营公司收购。花惯了钱的老贵族投靠了挥金如土的新暴发户,花钱的本领肯定会更高,不过挣钱的本领还有待时间考验。

人说吕端大事不糊涂,二流客户则往往相反。供应商的大问题,例如产品价格、运营成本太高,倒没多少人注意,反正省下来的也不是我的。我在半导体行业做的时候,有一个备件没法达到预期设计寿命,导致芯片厂商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亚洲的客户每天追着要求解决问题,不解决就赔损失,每月以成百万美金计;北美的客户就温柔多了,反正花的钱也是母公司的,母公司有得是钱。到了今天,这北美客户已经每况愈下,二流都算不上了。这公司如果提起名字的话,地球上基本上无人不知。估计它那半导体分部用不了多久也该卖掉了吧,就跟破落贵族卖家产一样。有趣的是,这些二流公司对一些小问题,例如货没包装好,或者有点小瑕疵,则是穷追不舍,层层升级,非要弄你个灰头土脸,因为那看上去很具体,黑白分明,如果是客户的高级管理层知晓的话,下面办事的人觉得这正是“人前教子”的绝佳机会:看我管理供应商多严格。于是就穷寇猛追。有段时间,一个新加坡的三流客户一直告状到我们公司的副总裁级别,原因就是五年前生产的一个部件包装不对,质量不过关(这都是实情,我们整改提高)。这颗料为这个客户都备了五年了,库存周转率为0.2。相应地,我的亚洲的一些大客户的周转率都在10(非易耗品)甚至20以上(易耗品)。这颗料成本1000多美金,假定库存成本为20%,五年的成本算算就知道了。二流客户对供应商带来的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二流的客户,也造就了二流的供应商。想必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趣的是,同一个公司,支持一流客户的技术人员会越来越优秀,脱颖而出;而支持二流客户的则越来越没出息,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经济不景气了,二流客户受影响更大,自己裁员,供应商公司裁员,自然就把二流客户的支持人员给裁了。而这些被裁者们,因为过惯了闲散日子,技术、技能落后了,再就业就显得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