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竖向设计的方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竖向设计的方针研究

郭如意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公共空间,竖向城市

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扩大其生存空间,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历史。人类从森林走向城市,从简陋的草屋进入设备齐全的现代化楼宇,是我们征服自然,建立更适于居住环境的过程。然而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

1城市发展以及人类文明所引发的矛盾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进程加速,由于生产集中引起的城市人口恶性膨胀,交通运输的增加与复杂化,城市的耗能和垃圾排放量也随之增多,城市的高速运作带来了过度的能源开发和利用。

这些剧烈的变化已开始超出城市的承受能力,城市开始出现负面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源受到一定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大量增加;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中的植物数量大量减少;热岛效应加剧;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等等。城市乃至建筑与环境之间开始产生不相协调的冲突。

而当今中国城市的最大特点是“城市化”,其直接表象就是城市扩张和人口密集化。在“混乱”与“失控”的表面背后,潜藏着前所未有的全新城市模型和突变过程。其不确定性、复杂性,使得建筑师与规划专家们过往所积累的所有知识和经验加上他们的想象力的总和都显得力不从心。城市化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不断的覆盖叠加在有限的土地上,甚至不断的扩张。人居环境与建筑、城市之间的和谐受到极大的挑战,日常都市生活与艺术创作在形式上都需要新概念的引入。

2回顾先前的竖向城市理论

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以绿化提高高密度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质量。随后出现的诺曼福斯特东京千年塔的概念设计也深刻的揭示了城市的矛盾(见图1)。

这些例子虽然没有建成,或者说是“空谈”,但是大师已经看到了未来。在高昂的造价之下,许多设计师或许会低头。但是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在具备充分的条件下,城市设计向高空发展是一种可行的趋势。

3城市发展、城市设计的“维”

3.1消失

在高密度、信息化、高效率的要求下,城市建筑先是越来越密集,而后是越来越高,城市的竖向生长早已开始,而且不可避免。如何在高于平面设计的三维设计中解决城市与环境的矛盾,是每个规划师、建筑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3.2物质世界

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中,物质构成了赖以生存的空间。然而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设计都几乎是停留在平面上完成的。笔者也有这样的经历:一张总平面图外加若干分析图与鸟瞰透视图,几周功夫一个“优秀”方案就这么出炉了。而在接下来的思考当中,作为设计者我们真的考虑到了使用者的感受,这样或者那样的空间是否真的有利于市民在区域内活动。

城市设计无所不包,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此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城市设计还有第四维———时间。城市规划不是二维的,城市设计也不仅仅是三维的。

3.3“维”的重生成

基于当今城市越来越拥挤的现状产生,除了向外围扩张外,城市不得不向高空发展。高层的最大特征在于其竖向面积远大于其平面占地面积。城市中高层密集区建筑面积是其占地面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城市集中化、高空化、三维化是为城市提供更多的休憩空间、公共空间。农村的城镇化,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然而城市设计空间的三维化,即容积率的提高,使得人们拥有更多亲近的绿地;更多天然种植的土壤和绿化营造出的宜人空间,这就是“维”的重生成。

这样的理论带来的好处有:“竖向城市”将会影响当前城市设计扩张的方向和实施方式。它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办公环境、休憩空间,使我们停留在地平面上完成建筑空间的现状提升到天空的高度上。最后,它将指引我们重新思考现有的发展和技术如何完成设计和规划我们人口稠密、矛盾众多的城区。现在,“竖向城市”概念介入的同时可以引入室内种植,它将使我们的城市设计更趋于人性化。一个带有更大密度和可识别性的半封闭的室内绿色种植空间将是更适合工作、生活和娱乐的环境。当然,也就营造出一个更为舒适的空中公共空间。提供更大的内部联系和交流机会将作为一项基本的设计准则。更多的绿色植物将弥补城市对环境造成的空气,水源,噪声等污染,同时缓解城市人们生活上的紧张与压抑。

“竖向城市”的目的就是缓解城市与建筑的矛盾、城市与环境的矛盾,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为人们营造一种愉快的竖向城市生活,也使得人们对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提高。

杨经文在《UrbanDesignFutures》一书中提出的竖向城市可以说明,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可以安排到高空进行,如空中公园、空中餐厅、户外剧场、绿色广场等都可以在一体化的高层建筑群中进行(见图2)。这样高层概念的产生就是对城市多维度的思考而产生的,将一个城市的平面图与Z轴对齐标志着城市向高空发展。

3.4支持

建筑结合竖向城市既有赖于各方面学者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是每一位热爱环境并对此抱有责任心的公民所应当关心的。没有公民的共同认同,每一种理想旅程都将变得极其艰难。当政府将竖向城市标准化、法规法律化,并且也只有当其形成产业时,城市竖向设计以及后续的绿化设计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开展,城市竖向绿化也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走向普及。

4竖向城市设计指导总论

约翰·波特曼(JohnPortman)是著名的建筑师,“中庭旅馆”的设计理念使得波特曼走向辉煌。位于洛杉矶的波那凡丘旅馆综合体,随着旅馆底层和屋顶花园的对外开放,旅馆在不同的高度和方位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在《交往与空间》中被分成两个层面讨论:“内部:一处精致的室内广场,提供各种特选的公共生活;外部:一堵面向城市的光墙。”从设计的角度看,这样的手法可以创造出非常有趣的城市景观和空间。但是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不菲的造价在将来是否能够带来效益。城市是物质的,同时又包含有时间的概念。尽管我们也许能够让人们感觉规划和设计是物质的真实存在的,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一些城市的设计不是简单的物质上的设计。城市设计是对政府决策以及建筑师思想的依赖性,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竖向城市设计基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更需要外在力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