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案系统的实施对病案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子病案系统的实施对病案质量的影响

吴浩张汝珍王积福杨惠

(青海省交通医院病案室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病案系统的实施对病案质量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为相关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以来的3862份电子病案及同期的3920份纸质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缺陷发生率,并总结电子病案缺陷发生的原因。结果:3862份电子病案中,有397份存在缺陷,缺陷发生率10.27%,3920份纸质病案中,有602份存在缺陷,缺陷发生率15.35%,电子病案的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纸质病案,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病案系统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病案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病案质量,但是还依然存在不少的缺陷,必须要加强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完善,进一步降低病案缺陷的发生率。

【关键词】电子病案;病案质量;影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278-02

病案是临床工作当中记录患者个人信息、病情表现、诊疗情况的档案,其主要的作用是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其对于临床工作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完整的、全面的、清晰的、客观的病案,才具有更高的作用价值。相反,如果病案在内容上不全面,欠缺客观性,在表现和描述上模糊不清,就会对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可能对临床决策造成误导,其后果的严重性不可预料,所以我们必须要确保患者病案的质量[1]。我们传统的病案均为纸质手写,近年来随着电子病案系统的建立、实施,病案的书写和记录、保管工作开始逐渐转移到了信息化平台,出现了电子病案和纸质病案并行的情况。为了分析电子病案系统的实施对病案质量的影响,本文选择了同期的电子病案和纸质病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以来的3862份电子病案及同期的3920份纸质病案作为研究材料,3862份电子病案中,内科系病案为1910份,占48.72%,外科系病案为2010份,51.28%。内科病案来自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外科病案来自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科等科室。同期的3920份纸质病案中内科系病案为1950份,占49.74%,外科系病案为1970份,50.26%。内科病案也来自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外科病案同样来自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科等科室。

1.2方法

由医院的质控专家小组,分别对电子病案和纸质病案进行审核,检查有无缺陷,如:医务人员漏签署名、病程记录无重点、既往史记录简单或前后矛盾、主诉不规范、患者年龄记录与病案首页有出入、出院记录与住院天数不一致、出院记录诊治经过粗糙、个人史简单、入院记录现病史不全面、疾病诊断不规范等等,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进行缺陷病案数量、缺陷类型等方面的数据统计与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主要对电子病案和纸质病案的缺陷发生率和缺陷发生类型、问题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析结果P<0.05表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数据基本保持一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医院质控专家小组审核与数据统计发现,3862份电子病案中,有397份存在缺陷,其中186份来自内科,211份来自外科,总共缺陷发生率10.27%。3920份纸质病案中,有602份存在缺陷,其中292份来自内科,310份来自外科,缺陷发生率15.35%。经数据分析,电子病案的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纸质病案,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见表1。

表1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的缺陷发生率对比

另外,存在缺陷的397份电子病案中,共计缺陷问题762条,部分病案存在多条缺陷问题。发现的762条缺陷问题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内涵缺陷,有293条,占比38.45%,其次是个人史简单,有113条,占比28.46%,主诉不规范有82条,占比20.65%,其他原因如诊断不规范、记录前后矛盾、记录无重点、形式缺陷等,共有274条,占比35.95%。

3.讨论

病案在临床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载体作用意义,其一方面可以为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预防医闹、医疗纠纷等不和谐的事件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确保病案的完整、全面、清晰、客观[2]。在以往的工作当中,病案均有医务人员手写,采用纸质保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尤其是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病案的书写记录就可能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字迹潦草、记录不全面、存在前后矛盾等等,具体反映为病案欠缺客观性,在表现和描述上模糊不清,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着病案的质量,这会对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可能对临床决策造成误导,其后果的严重性不可预料,所以我们必须要确保患者病案的质量[3]。近些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也渗透进了医疗卫生领域,各医院都先后建立起了自身的电子病案系统,虽然目前电子病案尚没有完全的替代纸质病案,但是却出现了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并行的情况,一部分的病案工作开始转移向信息化平台。电子病案和传统的纸质病案在内容上没有任何的不同,其作用也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主要是病案的记录、保管、调阅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医务人员的电子病案录入效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也有效的避免了书写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但是在信息化的平台下,电子病案同样可能存在各种缺陷[4]。

从本文研究所得到的数据情况来看,电子病案系统的实施确实提高了病案的质量,3862份的电子病案中,存在缺陷的病案数量为397份,总共缺陷发生率10.27%,而在3920份纸质病案中,有602份存在缺陷,总共缺陷发生率高达15.35%,即与同期的纸质病案相比较,电子病案的缺陷发生率明显的降低,而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不难发现,电子病案的缺陷发生率是依然较高的,而且397份存在缺陷的电子病案部分存在多条缺陷问题,所以缺陷条数达到了762条,统计分析后发现,缺陷问题主要包括内涵缺陷,即医务人员在录入病案信息的时候,存在信息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全面、真实的记录和反映患者情况;其他的问题还主要包括个人史简单、主诉不规范、诊断不规范、记录前后矛盾、记录无重点、形式缺陷等。

电子病案是医院临床病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现目前医院电子病案工作存在的各种缺陷和问题,我们应当加强改进和完善,一方面要打造更加先进、智能化的电子病案系统,在医务人员录入信息的过程当中,就对信息内容进行一定的判断,将一些前后矛盾或不合理问题提示出来,引起医务人员注意,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内容项目做出强制性的录入规定。除了技术上要改进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病案工作的管理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定更加科学的病案工作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案工作的重视力度,使他们能够更加严肃、认真的对待患者病案,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病案的质量。

综上,电子病案系统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病案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病案质量,但是还依然存在不少的缺陷,必须要加强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完善,进一步降低病案缺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超,盖媛媛,窦婧婧,等.实施电子病案系统对病案质量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3,14(11):17-19.

[2]周云,何艺,周文庆,等.近十年我国病案质量研究中基于共词的热点主题和趋势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03):53-56.

[3]林金玲.在电子病案模式下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系统[J].中国病案,2011,12(05):37-38.

[4]谢子秋,李刚,唐锦辉,等.基于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系统的病案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J].中国医院,2016,20(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