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质量

/ 2

浅谈如何提高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质量

沈平粱晓强张静喆

沈平粱晓强张静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75-02

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中医院校的本科生必须学习《西医外科学》课程。《西医外科学》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临床上许多常见病,近年来外科学的基础、临床研究迅猛发展,多脏器功能衰竭机理的认识、炎性介质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的应用,微创外科的掘起等,极大地丰富了《西医外科学》内容。由于培养方向的限定,中医院校西医外科的教学普遍面临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学生对该课程关注度不够等问题[1-2]。作为一名未来合格的中医师,必须熟悉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在校期间《西医外科学》的系统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外科疾病的认识,特别是急腹症、外科常见病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等,对其将来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3-4]多强调中医院校的西医外科教学除了理论讲解,更好注重将教学实践和手术观摩相结合。本文作者就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具体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教学应注意的细节,归纳如下,供同道参考,以持续提高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质量。

一重视《西医外科学》总论的教学

《西医外科学》总论部分涉及许多基础内容,理论性强,涉及面广,内容相对枯燥,通常学生上完课的感觉是内容太多,无法记住,而《西医外科学》总论部分恰恰又是外科学精髓所在,其中的许多内容和前期所学的学科相贯通,如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同时该部分作为外科学的基础,在以后的考研等基础类知识考试中占有大量的比例。对于《西医外科学》的学习必须重视该部分的内容,努力提高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兴趣,切忌照本宣读,比如对失血性休克的讲解,可以列举在临床中所遇到的各种病例及其病人临床表现、诊断和抢救经过,使学生理解轻、中、重度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病人失血量的估计、失血及其代偿、治疗原则等,学生通过聆听具体病例,提高了兴趣,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又比如在讲解“体液和营养代谢”章节时,等渗、高渗、低渗性缺水章节是重点内容之一,在讲解时可通过代表性的疾病,如消化道手术后的高位肠瘘、食道肿瘤所致的梗阻、消化道肿瘤所致的慢性肠梗阻等,通过结合临床上所遇到的典型病例讲解,使学生能在具体事例中掌握学习的关键点,避免了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丰富《西医外科学》各论的讲解

《西医外科学》各论涉及具体疾病的讲解,内容较丰富,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在讲解时可根据教学大纲,有重点的进行讲解。讲解时可根据疾病的鉴别诊断为主线,将一个系统的疾病或类似疾病串联起来讲解,如在讲解“乳腺疾病”章节时,可将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腺瘤、乳腺癌合并在一起讲解,可从发病年龄、病程、肿块有无疼痛、肿块数目、肿块边界、肿块移动度、有否乳头溢液、有否乳头改变、有否局部皮肤改变、有否转移灶、有否脓肿形成、病理改变、治疗原则等方面对比讲解,便于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及对鉴别诊断的理解。又如在讲解溃疡病时,通过将良、恶性胃溃疡及其鉴别诊断、常见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在每个疾病讲课后归在一起在重复讲解一下,可帮助学生对疾病的理解。平时注意收集病例资料,上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在讲解某一疾病时可穿插包括典型病人病灶、内窥镜下表现、手术时的场景、手术野、手术后切下的标本、手术后病人的创口、引流管等的图片,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突出急腹症等外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西医外科学》除总论和常见疾病的教学外,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内容涉及急腹症,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师,当病人出现腹痛等表现时,要有判断急腹症的意识,以免急腹症的漏诊、误治。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今天的《西医外科学》系统学习,是在为明天的从医职业生涯夯实基础。由于病人的年龄、文化、原有基础疾病等差异,急腹症病人的表现可有很大的差异,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虽然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临床中医治疗的工作,但就诊病人不会判断自己的疾病性质或分诊,可能首诊来看中医,因此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急腹诊的基本知识,学会判断急腹症,知道出现那些情况应该让外科来会诊。平时我们在工作中的实例有很多,我们可以将这些实例拿出来分析讲解,比如开始的判读失误在那里,是那些因素干扰了我们的判断,最后的诊断是何疾病,通过该病例有何经验教训等。通过讲解提高学生对急腹症的认识,加深对其鉴别诊断的意识。

四突出外科学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外科学无论在基础研究或临床实践方面都有飞速发展,中医院校学生毕业一般不会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也很少会再有机会系统学习《西医外科学》,更不会专门去了解该学科的进展,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将外科学的发展作一简单的讲解,对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工作大有好处。如对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早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剖腹手术,内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其特点是微创、病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随着设备的改进,操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已涉及到腹部许多脏器的手术。再有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目前除传统的手术治疗外,更多趋向于先采用十二指肠镜下的微创治疗。对胆源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的治疗,也常先采用内镜下放置胆道引流管得治疗。新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外科学的内容。中医院校学生了解当代外科学的发展可以扩大知识面,是其将来成为合格医师的基础。

五重视每节课的小结z

《西医外科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为避免学生上完课后仍抓不住重点,可在每次讲课结束前留出5~10分钟的时间将本次讲解的重点在课堂上重申。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复习,小结时也可以结合以往的考点、讲课的难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等讲解,目的是引起学生重视,让学生了解应该掌握的内容。

西医和中医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作为西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院校的学生必须对其有所了解。避免单纯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抓住重点、结合具体病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解,是提高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宝山.关于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长春中医药大学学

报.2008;24(5):585.

[2]傅永清,华晨,任燕燕.中医药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的认识及探讨.中医教育.2010;29(4):47-49.

[3]赵润璞,李艳春.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实验教学体会.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111-112.

[4]莫绍雄.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实验教学改革思考.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