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进展

/ 2

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进展

罗义伟刘晓平朱晏莹

舞钢市人民医院河南省平顶山462500

【摘要】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结合的实质是医疗的人性化。当今人性化医疗的核心就是将心理与生理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关注病,更要关爱人,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好、尊重生命尊严和低成本的服务。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人文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或误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人文理念;护理;问题;对策

1存在问题

1.1重形式轻内涵

医学的人文性是医学技术中凝结的对人类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的精神,可以被认为是医学的灵魂。优质护理服务倡导的人性化、个性化护理是立足于医学人文理念的护理新举措,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大多停留在人文理念的观念意识层,对直接与患者接触的临床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影响却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护士对患者要有爱心,但具体的可操作的举措却不多,或是人力配置不足,护士忙于执行医嘱和治疗性工作,使人性化护理措施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使人文理念成为“口号化”宣传,难于落在实处;护理服务重视形式上的完整性,内涵建设却相对滞后,往往过多注重病房环境是否温馨、服务礼仪是否到位等外在形式,却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生理体验,对患者心理健康和实际需求关注不够,难于将护理服务真正贴近患者,患者满意度不高;注重护士外在职业形象和专科技能的培训,忽视对护士关怀能力的培养,致使护士缺乏关怀素养,对人性化护理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入,有时在面对患者时,空有爱心,却不知采取何种关爱措施或采取不当措施,以至于偏离敬畏、爱护、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身心健康和幸福的医学人文的基本尺度,造成重形式、轻内涵的本末倒置现象。

1.2重服务轻专业

优质护理服务强调对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其核心和落脚点应是“专业”的服务。护士作为专业人员,应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够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立足于患者的身心康复,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人性化的干预和护理。而在临床上长期存在将护理服务等同于一般服务的误区,具体表现在:受社会传统和偏见影响,临床护士往往缺乏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自身定位不准确,认为护理质量就是基础护理是否到位,对患者的服务态度是否热情,没有突出护理作为一级学科,其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引导性;对人性化服务的认识流于肤浅,过于强调护士外在形象和礼仪服务的重要性,甚至招聘护士要年轻、漂亮,工作中盲目提倡空姐式礼仪等服务要求,而忽视了护士专业素质的价值所在,使护士在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2护理人文关怀方法

2.1确立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并重的理念医疗的对

象是人,因此医学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生命的终极关怀”。现代医学教育应确立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并重的理念,明确二者是相铺相成的共赢关系,缺一不可。医学科学以人文为价值导向和宗旨,医学人文以医学科学为依托和落脚点,这是将人文理念切实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医院只有重视护士人文理念的再教育,使护士确立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并重的理念,才能防止工作中出现重技术、轻关怀,或重服务、轻专业的认识偏差,以大爱之心为根本,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为患者解除痛苦,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2加强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既

医学人文教育应致力于使人文理念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一种稳定的职业理性自觉,内化为职业道德的自觉遵循。而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对医学人文彰显的现实需求存在明显的距离,开设的人文关怀课程多停留于知识和关怀技能层面,组织护理工作者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去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关怀的活动较少。这就要求医院应重视临床医学人文的再教育,立足临床实践,强化护士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培育,要将关怀融入到护理实践中,通过关怀行为建立护理服务标准是发展和加强关怀行为的关键性举措。避免走入将医学人文知识的多少等同于医学人文精神的高低,或将人文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文明礼仪讲座代替人文理念教育的误区,切实提高护士的人文素养和关怀能力。

2.3倡导多元文化护理

临床应结合优质护理服务标准要求,倡导多元文化护理观念,有效推进护理实践。通过开展相关理论培训、学术讲座,使护士理解多元文化护理理念的内涵,掌握其在实践中应遵循尊重原则、同情原则、责任原则、宽容原则、情景原则和沟通原则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在临床建立多元文化护理学组,营造学习氛围,开展学术交流、案例分享、患者角色体验、医护患互动交流等,取得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使多元文化护理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成为护理人员的自觉意识;积极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措施的临床调研工作,使其同本院临床护理工作标准相结合,并建立护理部、医生、患者、护士共同参与的评价及反馈机制,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具体落实、持续优化。

2.4构建人文护理标准体系

人文护理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和指导护理工作,促进人文理念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延伸和应用。目前,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主要涉及基础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教育标准等方面,但在临床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关怀实践、管理标准的开展,可采取以下措施:制订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关怀职责,依据职责分工和认知水平的不同,确立各自的关怀职责;理论联系实际,规范关怀操作行为标准;确立一般性和专科性护理关怀标准。这无疑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结合临床实际,立足患者身心需求,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文护理标准体系。

3结论

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已成为衡量医院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护理水平的不断进步,对护理人员队伍的要求也越发严格,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建立高素质的护理团队目前国内进行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义兰,杨雪娇,胡德英,陈睿.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12:1500-1505.

[2]牛秀艳.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与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