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策网络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政策网络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路径

董宇虹

董宇虹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省0530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先行的生态文明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政府的主导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创立和完善的体制机制以及扶贫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度结合,为世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然,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政策网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路径

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涵盖着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确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目标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助力了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逐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提倡生态文明,维护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2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之原因分析

2.1经济发展未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存在

“大量消费”现象许多生态社会主义者都将矛头对准资本主义,认为当前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度生产与过度消费造成的。但事实上,中国也同样存在着经济发展未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以及“大量消费”现象的问题。詹姆斯·奥康纳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以发展生产力为第一要务而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是全党和全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而“经济发展指标”也成为评价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依据。在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之下,各级政府往往倾向于优先发展经济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2.2盲目追求西方工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生态社会主义者詹姆斯·奥康纳(JamesO'Connor)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是从西方引入技术、生产系统和劳动控制(甚至还有关于技术和生产的核心观念)的。”我国存在着盲目向往和追求西方工业主义模式的现象,甚至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消极思想,这些思想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外,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还未完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与法规尚未健全,许多方面还不够细化甚至没有涉及,不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生态环境的监管。由此可见,我国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与法规,以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推进路径

3.1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给人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①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还存在贫富差距。为此,在强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要推进高质量和适度的经济发展。

3.2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坚定大众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活动,强化民众的生态文明理念,鼓励全体民众参与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队伍中,提升大众的生态自觉意识。

3.2.1引导大众牢固树立并践行生态文明的观念

首先,政府要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民众传播生态自然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将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同时向广大人民展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优势,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大众就会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当中;其次,要加强广大民众的生态道德观教育。通过生态道德观的教育,向民众普及生态道德知识,引导民众树立对人与自然的道德关怀,从道德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强化人民大众的生态文明理念,鼓励全民参与到其中来,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

3.2.2创设信息通道,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

人民大众应强化主人翁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时动态予以充分关注,获知相关发展进程,充分行使监督的权利。各级政府应当公开当地经济建设环境信息,完善公众的生态参与制度,拓宽信息公开化渠道,鼓励群众通过网络公众沟通平台表达意见和建议。同时,对群众所提出的问题和质疑,政府应及时给予信息回馈,并针对重大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做出政策调整。此外,新闻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也应充分发挥作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3.3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生态没有国界,走出去,多交流才会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和实践,中国对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而生态文明中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会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这几年,我们自觉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新成就,并积极对外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为了重视本国的利益,更是关注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用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绝对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走一条绿色的生态之路。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制定生态文明制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经验,自觉地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中,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4加大科技投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代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生产方式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生态文明理念相结合,使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有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活力。其次,政府要注重开展与国外的科技合作,引进国外的生态环保技术和环境管理经验,密切关注国际上有关环境科技的先进成果,通过科技交流不断提升国家的生态科技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自主研发,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实力。再次,企业应树立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培养专业科技人才队伍,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活动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扩充企业的产业竞争力,为开展生态文明的建设注入活力。

结语

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既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也符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本文从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向度,分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