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刘锦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刘锦均

刘锦均

(江门镇中心校,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646411)

摘要:审美能力在积累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塑造个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培养21世纪新型和谐人才的基石和动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写作训练中的美因素,吸引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跨世纪所需的人才。本文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入手,简要阐述了小学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作文;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迷人的深刻内涵,简洁美丽的词语,强烈动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言教师,还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习作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并渴望表达时,他们可以积极愉快地写作,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快乐的劳动过程和一个表达情感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工作兴趣应该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的写作,以学生的情感为指导。第二方面,教师要巧妙利用激励评价这个武器,改革作文评价机制,让激励评价使学生的习作兴趣之花悄然绽放。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我们讲改变作文评价机制,首先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主张使用不拘一格的评价尺度。另外,学生习作的好坏从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教师不能抱着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习作。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学生达到了该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就应该给予好成绩。

二、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其构成更多的是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在作文教学中,你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充分感知写作对象的形象,从浅到深,从写作对象的表面特征,逐渐掌握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然后写出具有真实感的作文。如笔者布置学生写《春天来了》,做了如下工作:1、带学生到金鹗公园参观游览,充分体会春天的形象美。在参观之前,我事先强调要关注哪些事物,如树木、池塘、小动物的表现等。2、让学生集体讨论本次参观的心得,重点是“春天来到了公园的哪个地方”。在讨论中,我强调要注意所看到的景物和其它季节的不同。学生畅所欲言,效果显著。3、进入写作阶段。通过具体感知,学生初步学会了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分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可以让学生欣赏文章的美感,吸引美丽,后者可以让学生通过他人的眼睛和审美情趣来培养自己的视野。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感染。但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读物,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读物。要根据儿童少年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战斗故事、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故事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兴趣还没有明显的分化。教师在推荐读物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让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量接触科学普及读物,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的兴趣逐渐分化。为使学生理解语文、数学等课文,及时向他们推荐有关的优秀读物。为配合学校或社会的重大活动,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为让学生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识,及时向他们推荐期刊和报纸。课内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到优美的字词句,从而更好地表达胸中的真情实感。

四、走进自然,感悟生活之美

写作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自然与社会生活的美,并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自然中,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迎春”的第一朵小花到严冬的几株傲雪的腊梅,从乡间的小桥流水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春天飞来的第一只燕子到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都能去感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春夏秋冬及早晨黄昏的变化去细心观察,去深入体会,写一些作文、随感片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在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比比皆是,其中又蕴蓄着精神、品德、情操、性格、人情等美好的心灵内容。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可以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产生写作激情。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校外活动。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并让他们用笔、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然的可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次性的事,教师也必须耐心指导,不要急躁。在通常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善于积累写作材料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多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才能教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席之地。教师应更多地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写作水平,熟悉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写作的热情。在引导他们观察,积累和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应纠正错误,奖励自己的优点,努力减少错误,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在文章中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黄云山.小议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江西教育,2009,(19).

[2]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课程·教材·教法,2009.6.

[3].徐克玉.简探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