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肿瘤患者跌倒高危评估准确性分析

/ 2

住院肿瘤患者跌倒高危评估准确性分析

夏兴梅刘昌梅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中医肿瘤科400030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肿瘤患者跌倒的评估准确性,采取相应预防有效措施,提高肿瘤患者住院安全。方法:采用自制肿瘤患者跌倒评估量表,住院肿瘤患者出院时将评估表整理归档。对每月归档的评估表进行整理对比,根据评估表中提供的患者病历号,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调出电子病历及医嘱记录,对照病历记录和医嘱内容对每位患者逐一进行再次评估,将两次评估单进行比较。结论:运用适用于住院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工具,提高住院肿瘤患者跌倒高危评估的准确性,可防范住院肿瘤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准确性

医院跌倒意外事件是指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倾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不仅是威胁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亦给医疗冲突带来潜在威胁[2]。防范与减少住院病患跌倒亦是卫生部所要求的“十大安全目标”之一,该事件发生情况还是《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肿瘤病人作为一类特殊人群,疾病常常伴发癌性疼痛、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疲乏、颅内转移、骨质破坏等副作用或并发症,该类人群发生跌倒的风险更高,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防范,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存在跌倒伤害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危及其生命[3]。通过收集我院资料分析显示2014-2016年三年我院的不良事件中跌到发生率位居首位。我科从2016年1月到11月跌倒高危患者就高达854例,跌倒高危患者每天占28%以上。而预防患者发生跌倒的前提时护理人员对跌倒危险评估的准确性。为探索跌倒风险评估表应用于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预判的准确性,以辅助临床护士正确使用评估表,特对我院2016年1-11月期间854份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11月期间,在我院院内上报的肿瘤患者高危跌倒评估表854份。其中男445份,女409份;年龄27-90岁,平均58.5岁。

1.2调查工具:采用自制肿瘤患者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危险评估(年龄、既往史、意识状态、现病史、感觉、身体状况、使用药物、排泄、自理)、预防措施(一般预防措施、环境预防、健康宣教)、跟踪记录(科室记录、大科记录、护理部记录)、效果评价(未发生跌倒或坠床、发生跌倒、发生坠床)4方面内容。危险评估部分包括9大项30个小项目,每个小项赋值1-3分,采用分数叠加制,分数越高代表跌倒的风险越高。

1.3调查方法:首次评估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按照评分划分危险级别,低度危险(1-2分)、中度危险(3-5分)、高度危险(大于5分),针对于高度危险人群针对性的建立跌倒评估表,评估频率每天1次,病情变化迅速时做到即时评估,患者出院时将评估表整理归档。月底对当月所有评估表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评估表中提供的患者病历号,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调出电子病历及医嘱记录,对照病历记录和医嘱内容对每位患者逐一进行再次评估,将两次评估单进行比较。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双侧概率。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有效手机854份肿瘤患者高危跌倒评估表,对象包括445名男性(占52.1%),409名女性(47.9%);对象年龄27-90岁,平均(58.55±6.15)岁。

2.2对象初评和复评差异的比较

854份评估表中,两次评估分值相同426份(占49.9%),初评高于复评0份(占0.0%),复评高于初评428分(占50.1%)。不同项目初评(X2=159.45,P=0.00)、复评(X2=132.59,P=0.00)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初评和复评结果的比较,其中现病史(X2=26.65,P=0.00)、身体状况(X2=50.07,P=0.00)、使用药物(X2=165.51,P=0.00)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见表1。

3讨论

跌倒是肿瘤科住院患者最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侵袭,加之肿瘤患者精神和心理压力较大,负面情况往往比较严重,从而极大的增加了跌倒或坠床的风险。跌倒意外事件不仅将导致患者出现体表外伤,甚者容易导致骨折或头部创伤的出现。积极评估跌倒风险程度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有效采取干预措施意义重大。

评估是预防跌倒的基础,动态评估可及时发现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有助于责任护士则根据患者具体风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预防跌倒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临床工作中每个护理人员对评估量表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不能正确的使用评估量表,所以失去了评估的真正价值。从调查结果中看出428份评估分值低于实际分值,使达到跌倒高风险的患者未进行高风险评估,这种结果不仅会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量和浪费了临床护理资源,更不能有效的防范肿瘤患者跌到坠床。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导致评估分值与实际分值不同的原因:

护理人员对项目内容理解不透彻,患者的问题与项目对应存在偏差。各班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巡视,落实宣教活动细则,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项目漏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掌握不好;对患者使用药物情况不了解。护士应准确掌握患者的疾病动态情况以及治疗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针对性地进行宣教活动,以科室为基本单元,集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防跌倒知识培训,交代其体位改变时的注意事项(如动作应缓慢,避免久站、久蹲、突然改变体位等)[4]。使用对神经系统有影响药物时应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并按说明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3)医护宣教未落实,未进行及时反馈跟踪。大部分患者(或家属)虽然已接受或理解医院宣教的知识,但行为方式尚未转变。虽然是患者个体意识不够造成的,但和医院宣教方式和力度、护理人员责任心也显著相关。因此,在评估患者时不仅要评价患者有无防跌倒意识,还要观察患者及家属在日常活动中是否遵照医嘱有效执行。

(4)科室人员配备不足。护士人力不足也是患者跌倒原因之一,跌倒风险评估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详细询问或体格检查才能作出准确判断,保证工作的高质量需要护理人员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胜任。

综上所述,跌倒虽然属于突发事件,但一定程度上是可防可控的。肿瘤患者人院后进行跌倒评估,对高危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起到很好的提示和防范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还需对评估的准确性加强管理,如科室护士长加强对跌倒评估表进行解读和学习,反复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人人掌握评估标准,并要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健康宣教落实到位,效果评价及时达到预期效果;定期评价防跌倒成效,不断完善防跌倒措施,并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减少住院肿瘤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翠娥,皮远萍,邓本敏,等.个案追踪法在住院肿瘤病人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240-241.

[2]唐玲,徐灵莉,周娜,等.基于实证分析的肿瘤住院患者跌倒管理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0):1336-1340.

[3]徐灵莉,邓本敏,蒋娟,等.肿瘤病人跌倒防范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9):3091-3095.

[4]徐灵莉,皮远萍,石洋,等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跌倒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8):1106-1111.

[5]李瑶.优质护理在预防肿瘤放化疗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8.

[6]郑舒亮.肿瘤内科病人在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及预见性护理分析[J].全科护理,2015,13(36):3717-3719.

[7]陈志玲,江锦芳,曾珊,等.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高危跌倒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2):1519-1521.

[8]胡成文,黄正芹,龚莉莉.87例住院肿瘤患者跌倒时间特征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15):14-17.

[9]蒋文春,李蓉.运用FOCUS-PDCA程序降低妇科肿瘤化疗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2):93-95.

[10]拓海棠.肿瘤住院患者中常见的护理隐患及护理管理方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3):79.

[11]ArifKS,AnoopS,RavindranS.PathologicalFractureofCalcaneum:ACaseReport[J].JOrthopCaseRep.2016,6(4):92-95.

[12]徐灵莉,石洋,丁蓉,等.静脉化疗对肿瘤病人跌倒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7,(4):4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