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护理干预

陈国珍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研究在患有血液肿瘤且在B超引导下接受塞丁格穿刺的患者当中,全程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B超引导塞丁格穿刺,将其随机均分成基础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基础组,且相关指标优于基础组对象,数据对比后结果存在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液肿瘤患者的塞丁格穿刺护理,让其接受全程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肿瘤;B超;全程护理;塞丁格穿刺;并发症;常规护理

在临床肿瘤疾病中,血液肿瘤是常见的病变类型,且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患有血液肿瘤的患者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多,血液肿瘤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病情才能得以控制[1]。对于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穿刺治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2]。B超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置管的成功率,且可以确保患者接受置管的手臂较为舒适,避免患者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3]。我院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选择不同类型的干预方案,现就具体情况进行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8年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肿瘤患者中选择96例血液肿瘤患者开展研究,患者接受相关检查后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此次研究得到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患者入组前签署知情书。我院针对此次研究,排除下列对象:其它类型肿瘤患者、意识不清患者、非自愿入组患者、无家属监护患者、资料不全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沟通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基础组及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象。基础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19—6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17—6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后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需要在入院后接受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基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病情变化、体征情况以及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反应等,护理人员还要对其开展基本的健康宣教,并且对其饮食情况进行指导。研究组患者则需要接受全程护理,主要方法如下:

1.2.1置管前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塞丁格穿刺置管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相关事项的讲解以及深入沟通,将塞丁格穿刺以及置管的目的、具体方式、患者需要配合的要点等进行分析,还要让患者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一些患者对于穿刺置管存在恐惧、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干预,帮助其疏导负性情绪,并且多鼓励患者,让患者以较为轻松的心态配合穿刺等。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穿刺点皮肤进行评估分析,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1.2.2穿刺置管中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穿刺置管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可以选择松弛疗法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如果患者对穿刺置管仍然认识不足,护理人员需要继续对其开展宣教,让患者重视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督促患者配合相关操作。如果患者检查后DR二聚体出现轻微上升,护理人员需要让其饮水1000ml,并且对其接受穿刺的肢体进行热敷,如果患者DR二聚体指标明显升高,则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的抗凝药物。护理人员针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当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保证穿刺动作较快。

1.2.3穿刺置管后护理

在患者接受穿刺置管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其病情变化与临床化验结果选择生理盐水或者肝素钠进行冲管处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选择生理盐水,DR增多、红细胞增多的患者则选择生理盐水。护理人员在进行冲管的时候,需要做好无菌操作,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穿刺肢体运动方案,避免其穿刺肢体过度活动,针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预防等[4]。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类型护理干预之后出现的并发症反应,包括渗血、机械性静脉炎以及静脉血栓情况。与此同时,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包括患者穿刺时间以及疼痛情况,患者疼痛情况选择选择VAS评分进行观察,0分表示患者无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超过7分表示患者严重疼痛且难以忍受。患者得分越高,疼痛表现就越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我院选择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选择n(%)代表计数资料,接受X2检验,患者计量资料则表示为(),选择t值验算。若结果对比后P<0.05,即为存在差异。

2结果

2.1患者临床指标

表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主要指标对比()

从上表2显示数据可看出,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基础组,相关数据对比意义明显。

3讨论

针对血液肿瘤患者,塞丁格穿刺技术应用效果较好,该技术主要是经患者皮肤进行穿刺,并且利用导丝交换的方式将导管置入[5]。对于血液肿瘤患者而言,在接受塞丁格穿刺的同时,为其选择科学的护理方案也十分必要。

我院针对接受塞丁格穿刺的血液肿瘤患者选择全程护理方案,与常规护理相比,全程护理主要是从患者三个接受护理的时间点入手,包括患者穿刺置管前、过程中以及穿刺置管后。这样一来,患者的护理工作就会形成一个连续性的整体,护理工作会较为完善,漏洞相对较少。全程护理可以将患者的护理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塞丁格穿刺置管的多个要点进行干预,这样可以满足患者多方面的护理需求,确保患者的护理质量,为患者穿刺置管创造条件。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类型护理干预。在对比相关数据后可看出,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明显较快,且患者VAS评分低于基础组,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较弱。此外,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反应较少,体现了这一护理的优势。

结语:

针对临床中接受塞丁格穿刺技术置管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而言,让其接受全程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患者穿刺时间相对较短,疼痛情况不算严重,该护理方式可作为血液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护理模式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芳,秦月兰,向前.人文关怀护理对血液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7):5-7.

[2]伍佳雯.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75-76.

[3]方云.血液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留置PICC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1):18-19.

[4]熊丽巧,王琪媛,刘阳青,赵阿珊.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48-50.

[5]宦丽萍.在B超引导下用塞丁格方法置入PICC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09):996-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