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水肿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中医治疗水肿的体会

周文帮张明健董远琳

周文帮张明健董远琳

贵州省凤冈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贵州凤冈564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水肿的方法。方法: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患者。结果:所有患者接受辩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8%。结论:中医治疗水肿应充分重视对患者肺、脾及肾脏三个器管功能的调理,辩证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水肿;辩证治疗

水肿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进而导致患者的眼睑、头面以及四肢等部位出现浮肿现象,严重时还有可能会伴随着胸积水、腹积水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1]。该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生活不规律或久病疲劳等因素而导致的。现将中医治疗水肿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水肿患者共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36.25±2.14)岁。中医辩证分型:风水相搏证患者共8例,风热犯肺证患者共9例,热毒内归证患者共7例,脾运不健证患者共6例。

1.2治疗方法

①风水相搏证。药物主要包括:麻黄、桂枝、茯苓以及泽泻等中药。若患者出现咳嗽症状,应适当加入桑白皮等药物;若患者的咳嗽症状较重,应适当加入白芥子等药物;若患者尿液中多泡沫,尿蛋白较多,应适当加入蝉蜕等药物。②风热犯肺证。药物主要包括:麻黄、白术、大枣、金银花以及连翘等中药。若患者咽喉肿痛比较严重,应适当加入板蓝根、桔梗等药物;若患者水肿现象严重,应适当加入浮萍、茯苓等药物;若患者尿液较少,且检查后表现为红细胞较多,应适当加入鲜茅根等药物。③热毒内归证。药物主要包括:麻黄、连翘、杏仁、金银花以及蒲公英等中药。④脾运不健证。药物主要包括: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以及厚朴等中药。若患者脓毒比较严重,应适当加入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药物;若患者湿气较盛且出现糜烂症状,应适当加入苦参、茯苓等药物;若患者吹风后感到皮肤瘙痒,应适当加入白鲜皮、地肤子等药物;若患者出现便秘现象,应适当加入大黄、芒硝等药物。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

2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辩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8%。

3讨论

3.1诊断与鉴别方法

中医认为,水肿疾病的发病初期,一般是从患者的眼睑部位开始,然后逐渐蔓延到患者的头面、四肢以至全身。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是从下肢部位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若患者的病情较重,临床上患者会表现出腹满胸闷、气喘不能平卧等症状。

中医认为,对水肿疾病的诊断应当与鼓胀进行鉴别。其中,鼓胀发病初期,常常是从患者的腹部开始,表现为腹部逐渐胀大,继而患者的下肢或是全身逐渐浮肿,皮肤呈现未苍黄色,且腹部青筋暴露。水肿疾病则是自头面或下肢开始,继而蔓延至全身,皮肤颜色往往未出现变化,且腹部也未出现青筋暴露现象。

3.2水肿的原因

中医认为水肿的原因主要包括四大类:①风邪外袭。风邪外袭,影响肺部功能,导致患者肺部失调,水道不通,继而引发风遏水阻,两者相互影响,流溢肌肤,致使水肿的产生。②湿毒侵淫。患者因肌肤溃烂,毒素未能得到及时清理,影响到脾肺功能,进而导致患者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流溢肌肤,致使水肿的产生。③水湿浸渍。患者因长时间居住于潮湿之地,或者是冒雨涉水,导致湿气侵入体内。此外,也可可能会由于日常生活不规律,饮食上不加节制,喜食生冷的食物等因素引发水肿。主要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患者脾脏被湿气所困,水湿不运,影响脾脏功能,流溢肌肤,致使水肿的产生。④湿热内盛。患者因湿热之气长久侵袭机体或者是湿郁化热,从而导致患者的脾胃失去了原先的升清降浊的功能,继而阻滞于三焦之中,导致水道不通,致使水肿的产生。

3.3辩证治疗

针对不同的水肿类型,应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①风水相搏证。主要因患者肺部失调,受到风寒之邪的阻滞,导致水肿的发生,应选用麻黄加术汤联合五苓散加减法进行治疗。其中,麻黄加术汤主要是用来发汗,五苓散主要是用来渗湿利水,同时也能起到健脾化气的功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散寒解表、祛湿利水的作用[2]。②风热犯肺证。主要因患者上焦失调,唯壅阻之邪为风热,应选用越婢加术汤或者是银翘散加减法进行治疗。其中,越婢加术汤能够达到清风疏热的功效,同时还能够祛除患者体内的湿气,适宜起病急的患者使用。银翘散加减法具有较强的解表清热的作用,适宜于出现水肿且表热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使用[3]。③热毒内归证。主要因患者热毒内归,进而影响了脾脏功能,湿浊之气由内而生,同时湿热之气蕴结于体内,应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五味消毒饮进行治疗。其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够达到解表泻肺及清热利湿的功效。五味消毒饮能够达到清热解毒及消肿散痈的功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从而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4]。④脾运不健证。主要因患者脾脏功能失调,湿气侵袭体内,而导致水肿的产生,应选用五皮饮联合胃苓汤进行治疗。两种药方联合使用能够达到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作用,适宜于水湿之邪、浮肿长久不退的患者使用。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理论治疗水肿需依据患者具体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各种方剂配合使用,从而保障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水肿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敬昌,王燕平.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水肿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11-16.

[2]李晓霁.浅谈中医辩证治疗水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5):452-452,454.

[3]王鸿庆.从部位浅析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5,35.

[4]罗学文,邹川,樊平等.中医八法指导下应用经方治疗肾病水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