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与伦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4

企业管理与伦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洪艳华马力

洪艳华马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高瞻远瞩、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为中国经济社会树立了更高境界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企业伦理管理和道德建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伦理的管理功能和管理的伦理需求决定了企业管理与伦理的结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一发展趋势带来的新变化将是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遵守伦理经营的假设,重塑以正确的伦理道德观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

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必须先行,特别是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界,必须把提升道德治理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来抓。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遵从道德经营模式,然而,市场经济中良莠并存,在“经济人”动机的驱使下,企业道德沦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不仅体现在众多的股市黑幕中,更体现在时常被曝光的虚假广告、偷税漏税、行贿受贿、污染环境、欠账赖账、不守合同、拖欠工资、管理腐败、勾结串通、欺行霸市等诸多问题中。据有关单位和部门调查,现在我国每年因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55亿元,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因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毋庸讳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道德滑坡的尴尬,“道德缺失”已成为妨碍企业正常经营、危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并直接危害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进步的最严重的问题。为此,必须从理论上广泛宣传、积极推动企业管理与伦理的结合,使其真正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理解与重视,并付诸实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伦理的管理功能与管理的伦理需求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哈罗德·孔茨(HaroldKonntz)和西里尔·奥唐纳(CyrilO’Donnel)指出:“许多权威人士把协调当做主管人员的一个独立职能,然而,把它当做管理的本质看来更为准确,因为个人的努力与所要取得的集体目标协调一致才是管理的目的。”(1982)企业是一个系统,企业与股东、员工、顾客、政府、供应商、竞争者、合作伙伴、当地社区,甚至包括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有着广泛的联系,要使企业管理活动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协调好这些利益关系,而如何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正是伦理所要回答的问题。

伦理具有特殊的管理功能。伦理道德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担负着社会管理和调节的职能,可以说,伦理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运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规范、协调、控制作用。人类社会的管理可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个方面。法律制度是强制性的一面,人们往往慑于法律惩罚的威严而不敢铤而走险,然而,法律所调节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和程度是有限制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在防止无孔不入的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同时,法律的建立和维护需要一系列的成本,在其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还有一定的滞后性。伦理道德是非强制性的一面,它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文化氛围、良心、理想、信念等发挥其管理作用,从主观意识与外部环境上控制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因而对管理的作用显得更为深刻和稳定。如果说法律制度是一种刚性的结构框架或“救火机”式的且运作成本高昂的事后机制和外在保障,则伦理道德就是一种柔性的非结构约束和解决违法前行为状态的运作成本低廉的事前机制与内在保障。只有刚柔并济,内外结合,前后贯通,才能确保管理当局保持自身的纠偏机制,从根本上完善企业治理(马力、齐善鸿,道德治理——公司治理的基石,《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管理中包含着对人的伦理价值目标的追求。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人类社会,任何管理活动都具有很强的伦理性,美国管理学家约翰·D.阿拉姆(JohnD.Alarm)在《管理行为的困境》一书中提到:“任何一个管理职位都存在五种固有的两难处境:第一,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如何结合起来;第二,需要控制又需要主动性;第三,既要执行不顾个人的规律和程序,又要照顾个人的需求;第四,组织影响、集体准则和个人需要之间的矛盾;第五,既要支持现状,又要改变现状和规范。”(赵德志,《现代西方企业伦理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在这些两难的问题中,每一个都与伦理有关,因此,管理与伦理结合是恰当行使管理职能的客观需求。

上述分析表明,管理与伦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管理与伦理结合的研究,诞生了“管理伦理学”这门新的交叉学科,也带来了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深刻变革。

二、企业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前景

(一)企业不再是单纯的“利润中心”

传统企业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实际上是单纯从企业自身利益而非社会整体利益来看企业目的。管理与伦理结合,要求企业从社会整体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目的,通过合乎法律的和伦理的方式追求利润,尊重社会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讲究利润的“质量”。1981年由美国200家最大企业的领导人参加的企业圆桌会议在其“企业责任报告”中指出,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企业的长期生存有赖于其对社会的责任,而社会的福利又有赖于企业的盈利和责任心。美国著名企业家乔治·W.默克说的好,“我们时刻不忘记药品是为人生产的,不是为利润,利润随之而来,而且我们将这一点记得越牢,利润就越大。”3M公司说,尽量增加股东财富或实现利润最大化从来不是它的主要动力或首要目标。它将纳税、环保与员工身心健康看得至关重要,因此,其在上海漕河泾工业区的厂房投资100多万元用于购置环保设备。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提出,企业不应该太短视,只重眼前利益,忽视社会长远计划及所应负的道德责任。他提出企业赚钱的目的应是丰富人们的生活,造福社会。“企业与社会必须一起繁荣,共存共荣,否则必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他还总结道:“企业的社会责任应成为其所有活动的核心。”2002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世界经济峰会上,36位CEO呼吁公司履行其社会责任,宣扬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核心业务与运作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法律不再是唯一的准绳

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对者主张企业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经营迷失方向,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丧失竞争地位和不利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就是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使用其资源,并致力于设计完备的、能够增加公司利润的活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认为,只要不违法,做什么,怎么做都行。事实上,一个企业如果奉行“只要守法就OK”的原则,就不仅不可能去积极从事那些受到期望和鼓励的行为,还极有可能越过法律的边缘。众多因违法犯罪行为而顷刻颠覆的企业无不诉说着这个事实。哈佛大学林恩·夏普佩因教授指出,“法律不能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它就不是榜样行为的准则,甚至不是良好行为的准则,那些把伦理定义为遵守法律的管理者隐含着用平庸的道德规范来指导企业。”

(三)从注重目标、战略、结构、制度到强调企业价值观

目标、战略、结构、制度一直是管理中的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价值观异军突起备受瞩目,管理与伦理结合无疑将进一步凸显企业价值观的作用。首先,伦理观是价值观的核心,包含着道德与社会责任伦理观的企业价值观革命,正在全球悄然兴起。2003年全球CEO世界经济论坛中关于“企业公民”的标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二是对人的责任,包括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反对歧视、薪酬公平等等;三是对环境的责任,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四是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广义的贡献,如传播国际标准、解决贫困问题等。事实上,当很多企业努力将这些要求修改到企业宣言中的时候,领先的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运作的各个层次中去,按照优秀“企业公民”的标准打造长青基业了。著名的MICROSOFT(微软)想让人们在提起它的名字时,想到的是一个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软件企业和跨国公司。DUPONT(杜邦)从1802年总资产仅36000美元的火药作坊,到2002年全球总收入超过24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集团,其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功不可没。杜邦致力于节约能源、废物再生、安全生产、员工发展和为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造福人类。其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CharlesBrown说:“我们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担负起社会责任,同时这种投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价值。”

三、企业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对策

企业管理与伦理结合涉及企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基本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制定有效的企业伦理守则

制定有效的伦理守则可以设立正式的标准,保证和引导合乎道德的行为,塑造组织的道德氛围,这是企业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前提。企业伦理守则是企业的一种正式书面文件,是企业所接受、信奉的,并要求员工踏踏实实照此去做的伦理规范。伦理守则是道德层次定位的具体化,所以,又被称为企业“道德法典”(EthicalCodes)。实践中,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制定伦理准则:一是企业使命与目标,这是一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企业一系列政策方面的制度和期望,必须渗透正确的伦理价值观。二是利益相关者关系原则:企业有哪些利益相关者?其对企业所主张的合理权利的范围是什么?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各自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其优先次序是怎样的?这就要求企业不是仅仅从自身的狭隘角度,而应该从系统的观点,从企业、员工、顾客、投资者、供应商、竞争者、合作伙伴、当地社区、政府、自然环境乃至国家和社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上去理解其存在的意义,实现顾客中心、股东利益、利润动机、环境责任、雇员尊重、社会服务等多维伦理问题及多重目标的协调。最近一次对世界最大200家跨国公司伦理守则的研究中,揭示了国外企业伦理守则的主要内容,大致涉及以下五个较大的方面:(1)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2)公司处理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原则;(3)公司价值观;(4)内部员工行为规范;(5)伦理守则的执行(常亚平,阎俊:企业道德守则,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国际上优秀的企业都制定有自己的伦理守则。联合丽华、波音、冠军国际、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TE/HP/IBM/强生、雷声及惠尔普公司都制订了专注于人们道德行为的计划。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Coastal公司坚持凡是对环境有害的项目绝对不做,不管法律是否禁止。IBM公司明文规定,其所有交易都必须在既不行贿也不受贿的情况下进行。他们秉持这样一个经营道德准则:即便是在与那些采取行贿受贿伎俩的企业竞争中败北,也要体现出IBM的伦理价值观。本特莱学院(BentleyCollege)的伦理研究中心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幸福》(Fortune)杂志排名前1千家企业中,80%的企业把伦理价值观融合到日常经营活动中,这些企业中又有93%的企业有成文的伦理守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周祖城,管理与伦理结合: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3期)。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包括一些已跻身于世界500强的企业,其伦理守则都还尚未形成雏形(常亚平、阎俊,《企业道德守则》,2005年)。

(二)建立企业伦理管理部门

企业员工工作时,常常会遇到各种与伦理有关的问题。如,作为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他是通过私下里贿赂客户、挤对竞争对手获得订单,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参与争夺顾客的竞争?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当他知道自己企业销售的某种新产品未通过某项检验,可能对使用者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时,是隐瞒真相,还是冒着个人和企业利益损失的风险说出来?作为一般企业员工,对其所知晓的上级的有悖伦理道德的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应怎样行动?对于此类道德选择问题,员工如果没有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往往会陷入焦虑不安的“道德困境”中。因此,企业需要设置伦理管理部门,负责执行企业伦理守则、对员工的伦理培训以及帮助员工解决伦理难题,监控并正确处理本企业内部违反职业道德或社会公德的行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约有3、5、欧洲约有一半的大企业设有专门的企业伦理机构,负责有关企业伦理管理工作。很多企业还聘请高级经理人员担任首席道德官员(ChiefEthicalOfficer,又一种CEO),首席道德官员直接向首席执行官及董事会报告。

(三)进行伦理决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有一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企业行为是由企业的各种决策活动产生的,如何促使企业做出符合伦理的行为,这与企业伦理决策紧密相关。所谓伦理决策是对生产经营决策,除了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外,还必须进行伦理分析。只有决策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大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时,决策的可行性才有了相关的基础。特别是在危机出现时,如果企业内部具备了责任意识的企业价值观和伦理原则,企业就能够迅速、一致而且符合伦理道德地解决出现的困难和“紧急状况”,有效地预防人为产生的危机和解决或缓解非人为产生的危机。强生公司成功地解决泰诺危机的例子即是如此。公司当时的决定中,在全国范围内回收所有泰诺胶囊,以避免被污染的产品对于消费者人身安全造成危害,这个决策并非一个单一的高级管理层的决定,而是处于企业不同等级的员工们成千上万个决定的一个总和。反映的是一个被贯彻了责任意识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正如佛雷德里克·伯德和杰弗里·甘兹所说,“如果管理者能更多地意识到他们的价值观、社会准则和伦理规范,并把它们用于决策,就可以改善决策;如果决策者能考虑到社会分析和伦理选择,那对管理者本身、企业和社会都是有益的;各种伦理分析工具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更清晰地向利益相关者解释其行为的理由。”(周祖城,管理与伦理结合:管理学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决策的伦理评价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进行:可接受层次和满意层次。后者是要尽量满足的,前者是必须保证的。可接受层次准则首先是不违法,其次是利益相关者能够接受,不致引起其不满或社会舆论谴责。满意准则是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增进相关者的利益,与利益相关者共赢,弘扬正义和美德,提高公司声誉等原则。企业可视其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经营方案决策中伦理评价的层次。影响企业伦理决策的因素可划分为四大类:第一,伦理问题特性。包括后果的严重程度、社会共识、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直接性、与受害者的关系和后果的集中程度。第二,个人因素。包括知识、价值观、信念、态度、目的、自我强度、环境依赖程度、控制中心等等。第三,组织因素。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环境、道德氛围、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行为、伦理守则、参照人或有影响力的其他人、服从权威、对结果承担责任、奖励和惩罚、工作特点、组织机会、组织环境中的其他压力等。第四,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风气、法律、舆论、社会习俗以及行业风气等等(范丽群,周祖城,石金涛,国外企业道德决策模型述评,《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企业在作出伦理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和权衡上述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信息交流,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反复推敲并检验自己的决策,改善和提升决策的伦理化程度。

(四)员工的伦理教育和领导者的率先垂范

这是促使企业完善伦理行为、坚持伦理守则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环境熏陶等多种方法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加强他们对伦理意识和履行伦理规范的能力,从而改善自身行为,努力实现企业的伦理目标。同时,组织领导者的率先示范是建立和维持组织伦理最重要的因素。领导者的行为能够传递的信息比写在公司伦理声明中的信息要明确得多。领导者要首先遵守组织的伦理守则,言行一致,他们对道德观念的含糊其词和对伦理守则的漠视将会对组织伦理形成巨大的破坏作用。例如:会计主管人员带头做假账,会使组织的会计诚信原则成为一纸空文,一级骗一级,一层骗一层,直至出现道德管理危机或企业衰败。经理人员对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熟视无睹,很可能会导致上千元的品质培训费用化为乌有,而领导者行贿受贿在下级中上行下效也是再自然不过的。

(五)政府和社会的干预

管理与伦理结合不能单靠企业的力量,还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促成企业的伦理管理。政府要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引导企业尊重社会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政府不仅要重视现代企业制度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构建,更要重视现代企业制度伦理精神价值层面的构建。要把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非政府机构要加强对管理和伦理结合的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非政府组织还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或者代表群众监控企业道德状况,并对企业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起诉,捍卫利益相关者和公众的权益。

四、结束语

企业频频爆出道德丑闻由来已久,企业经营往往被称为“缺乏伦理规范的市场游戏”,这不仅危害了社会,也使企业自身深受其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时,解决企业的不道德经营问题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只有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在守法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伦理要求,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才能逐步形成企业和社会良性互动的新模式。倡导企业伦理化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一个高效率的平衡发展的和谐社会,使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变为集保护环境、客户、服务、品牌、社会责任意识为一体的战略竞争。在企业自身求得长远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7BJGJ06),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J09WJ02)。

(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济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