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技术对配电运检工作的影响分析

/ 2

网络信息技术对配电运检工作的影响分析

喻希铭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和县供电分公司江西泰和343000

摘要:在以往的配电运行检查实践中,手工纸记录主要用于运行检查过程,记录的准确性和效率不理想。经过配电现场所汇总的运检数据及信息在传输到配电运检管理操作系统环节。由于手工操作的程度,容易造成误差,增加补充的概率,破坏配电操作和检验的有效性。在目前的配电网检测工作中,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配电运检;重要性;流程

随着社会电力需求的大幅攀升,电力系统运行需要达到更高质量,并逐步建立健全配电运检信息架构。要有效提高配电运检工作的效益,需要本着规范配电运检工作流程的目标,大力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予以辅助。基于配电运检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应立足新时期配电工作新形势,对网络信息技术对配电运检工作的影响及其具体实施的原理步骤进行分析探讨。

1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概况

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网络硬件设备的集成化发展,涌现出众多移动互联网技术形式,如GPS、RFID、红外线探测、摄像监控、蓝牙、WIFI等,这些技术形式在应用覆盖面上趋于广泛,并逐渐成为行业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支撑。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以移动终端为形式的网络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计算的高精准性和反应的强灵敏度,网络信息技术在客户端应用体验上更加理想。具体到配电运检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是GIS系统,该系统借助通信管理及终端管理,在运检的实际效果上表现较好。

2网络信息技术对配电运检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2.1提高配网运检人员的工作便捷程度

在配网运检环节,前期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借助于PC终端等设备,在终端的操作及使用上虽带有较强的便捷性,但在运检实际中,相应的应用范围仍然较窄[2]。此外,在借助移动互联网及其设备对配网展开信息化运检工作时,针对运检过程而得出的相关数据参数,需要与互联网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及确认,配网运检人员仍需要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操作。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完善,在配网运检过程中可以实现人机互动,依靠网络计算机或服务器实现数据的识别交互,如此一来,配网网络信息系统具有了更多的功能模块,配网运检人员的工作便捷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2.2识别并规避配电运检工作遗漏点

配电运检工作广泛涉及到配电线路检查巡视,配电设备运行状况监测以及配电网交叉线路的日常维保。在开展配电运检工作时,所有的重要工作节点都需要兼顾到,这就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如电网高度集成化信息管理模块,一方面能够将配电运检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配电运检的全过程,借助网络数据的调取及应用,配电运检工作的盲区得以缩小,配电运检的预期计划能够得到跟踪并实施。例如,配电运检环节的重难点之一是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质量隐患进行超前识别,传统的人工运检方式无法精准发现隐患苗头,而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配电运检,可以快速读取配网运行状况信息,第一时间分析处配网的运行隐患,进而提高运检的执行效率。

2.3提升配网运检工作开展匹配性和顺畅性

配网运检工作在采用人工操作的形式进行质量排查及隐患处理时,往往受制于配网运检的零散化等因素,导致配网运检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衔接,在分块分区域运检时,不可避免会牵扯到多区域的停电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配网运检中的大幅应用,一方面配网运检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配網运检工作整体化,借助配网网络信息化运检,构建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及操作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配电运检专业中存在的信息不畅、网络不通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而使配网运检工作趋于匹配和顺畅。

3网络信息化配电运检具体开展流程

配电运检网络信息化在具体开展流程上,主要遵循信息化技术系统组织架构,达到人、机、网的三相统一。具体到网络信息化配电运检的全过程,需要结合配电网的运检特征,在电网的设备巡视、电网的缺陷管理、电网故障的识别及解决上进行相应的信息管理模块设计。下面对网络信息化配电运检流程进行简要分析:

3.1缺陷管理

巡视人员在进行现场巡视时如果发现设备存在缺陷,可以应用设备缺陷处理程序。首先填写设备设备缺陷单,对缺陷的详细情况、现场状况进行记录。并对现场拍照。在完成缺陷单填写后立即上传至后台系统,由系统后台管理人员执行消缺安排。且缺陷单有统一的标准,自动下发在手持终端中,消缺工作人员在接收到缺陷单以后启动消缺处理程序,完成消缺处理后进行拍照归档,并将消缺处理的现场情况实施传输至主站。

3.2设备巡视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所管辖区域中的设备的巡视周期制定巡视计划,并根据计划制定巡视人员。完成计划制定后自动下装到执行人的移动终端中,提示执行人有任务到达,在执行人接受任务后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设备巡视。进行现场检查时可以利用RFID识别功能与GPS信号对设备进行巡视。

3.3配电网故障识别及抢修

配电网运检中发现故障后,可以经由GIS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开启故障识别及抢修程序,对线路的故障位置、故障缘起、运检抢修人员地理方位等进行全面了解。配电网GIS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前置服务层、支持平台、主站层及移动终端层构成。其中,配电网运行中的故障识别及抢修主要通过前置信息获取及通信程序完成,并借助解析协议这一方式实现与终端的连接。在终端启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以后,应用3G网络拨号,成功拨号后进行前置机连接,在连接时向前置机提交客户端的身份认证依据。配电运检GIS网络信息系统中的主站平台,起到连接故障排查系统及配网终端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配网信息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监控。

4结束语

配电运行检查对保证电网连续、稳定、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配电运行检查环节实现了半自动甚至全自动的网络运行检查,对提高配电运行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相信在未来网络信息技术向集成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配电运行检测技术将更加形式丰富。

参考文献

[1]甘涛.信息技术背景下配电网络自动化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6,(32):78-79.

[2]曾庆武.优化配电室网络运行环境的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