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纤维原料在服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新型纤维原料在服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钟英杰

1、纤维材料探究

1.1高强高模类纤维材料

高强高模纤维通常指强度在18cN/dtex以上、模量大于440cN/dtex的纤维,典型品种有对位芳族聚酰胺、芳族聚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强玻纤等。高强高模纤维除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外,通常具有耐热、尺寸稳定、耐冲击、耐化学药品等特点,有机高强高模纤维还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能。

1.2耐高温阻燃类纤维材料

纤维本身具有阻燃效能的纺织品阻燃效果耐久、无异味、不因阻燃整理剂的损伤及加工助剂的残留引发织物脆变。本身具有阻燃效能的阻燃纤维包括芳族聚酰胺、聚苯并咪唑(PBI)、聚芳砜酰胺(PSA)等线形芳香族耐高温阻燃纤维;酚醛纤维、三聚氰胺纤维等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采用共聚改性的腈氯纶纤维、采用阻燃剂共混改性的阻燃粘胶纤维、阻燃维纶、阻燃涤纶、阻燃锦纶等。其中阻燃涤纶、阻燃锦纶等经共混阻燃剂改性的合成纤维存在高温下的熔滴问题,故其应用受到限制。而阻燃粘胶、阻燃维纶和腈氯纶则不发生熔滴问题。腈氯纶的缺点是强度偏低、且燃烧时发烟较多。

1.3电磁兼容类纤维材料

1.3.1导电纤维。随着易于产生静电的合成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对静电敏感的微电子器件的普及,纺织品静电已经成为引发油品火灾、导致微电子器件损伤的主要原因,纺织品的静电也导致服装纠缠人体、吸附灰尘、影响身体健康。导电纤维可以减少静电电荷的产生和积累,逸散静电电荷,克服静电干扰。同时,某些导电纤维还可以用来阻隔或吸收电磁波,对电子设备和人体起到防护作用。如:金属纤维、碳纤维、导电聚合物纤维、导电成分共混型导电纤维、导电成分包覆型导电纤维、导电成分合型导电纤维。

1.3.2电磁屏蔽纤维。不锈钢等金属纤维本身就是电磁屏蔽纤维,可以与普通纤维混纺生产电磁波屏蔽织物。采用在普通纤维表面镀金属膜(例如镀铜、银、金等金属)的方法形成导电性能优良的导电层,由此加工成织物、含泡沫塑料的管状物,对电磁辐射源进行屏蔽或对电磁辐射源的金属外壳的接缝进行密封,防止电磁波泄漏,也可以作为对需要进行电磁辐射防护的人体或设备进行屏蔽。所采用的银离子还可以起到抑菌防臭的作用,对金葡菌、肺炎杆菌、绿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和防扩散作用。除了采用金属等导电物质反射电磁波的方法进行电磁屏蔽外,也可以采用吸收电磁波方法来屏蔽电磁波。例如采用陶瓷微粉、铁氧体微粉等吸收电磁波微粉共混制成电磁波屏蔽纤维。

1.3.3特殊手感风格类纤维材料。落水不透明纤维:专门用于泳衣。为了防止浅色泳衣入水后有透明感,采用皮芯结构的PET复合纺丝方法,芯层为八角形截面,且每个角都很尖细,尖端直到纤维的外圆,八角形截面中的PET含高浓度的消光剂;皮层为普通PET,皮芯复合形成圆形截面的纤维。尖端直到外周的尖细形八角对外来的光线有良好的遮挡作用,落水后可防止出现透明感,解决了游泳者希望穿着浅色、甚至白色泳衣,又担心出现透明感的矛盾。

2、新型纤维材料在服用纺织品业中的应用

2.1海藻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含水量高是海藻的主要特点,而海藻纤维是指从藻类植物中提取出的海藻酸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海藻纤维因其稳定性、高吸附性特点多运用于医疗领域,对人体狐臭等具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将海藻纤维成分进行改良,制成的纺织品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医用手套和手术服等;海藻纤维具有防静电功能,可与羊毛、腈纶等易起静电面料进行综合使用;此外,海藻纤维的阻燃性,防水性,可用于军用装备,轻便耐脏。

2.2竹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它可分为天然竹纤维与化学

竹纤维两种,天然竹纤维制作过程可概括为蒸、压、脱、梳,化学竹纤维的制作工艺与粘胶相似,形成竹浆纤维与竹炭纤维两种,但因天然属性遭到破坏,纤维的除臭、抗菌等功效下降。我国竹纤维主要运用于家纺产品,对于脏物的吸附性强,多制成毛巾、床上用品等,此外,竹纤维也因抗菌性强而运用于医疗行业,例如绷带、医用纱布等。化学竹纤维性质温和,但制成纺织品质量较差,因此多运用于护肤清洁产品,如竹炭牙膏、爽肤水等。

2.3阻燃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火灾往往因周围物品的可燃性而导致火势扩散,因此,阻燃纤维多运用于消防领域,消防员的工作服使用阻燃纤维纺织,确保了救火期间的人身安全,此外,运用芳香族聚酰胺制成的防护服,吸水透气性能好,隔热效果明显。除住宅区不可控因素外,对于公共场所的布置均要用到阻燃纤维编织的难燃纺织品,比如:医院、歌剧院等场所。

对于幼儿而言,其自我安全意识不强,不懂火的成因及危害,特别是其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一旦操作不当,则可能引起火宅。因此,在从教育上引导幼儿玩火危害的同时,也要加强防护措施。幼儿衣物的阻燃性非常重要,在发生火灾时能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此外,对于幼儿阻燃衣物的开发与推广应当重视起来。

2.4大豆蛋白纤维的应用。该纤维从豆粕中提取球状蛋白进化修饰后湿法纺丝而成,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技术。由于大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使得大豆蛋白纤维即可食用也可用于纺织业。我国对于这一纤维的提炼经历了长时间的改革,最终克服了大豆蛋白不耐热、抗皱性差、易起球等缺陷,使其更适用于混纺纺织品,解决了含羊毛、腈纶制品易起球、起静电等问题。

2.5导电纤维的应用。导电纤维的抗静电性与腈纶、涤纶的特质相综合,因此与易起静电材质混纺是导电纤维在纺织业的主要用途,混纺制成的衣物不再起静电,还解决了导电纤维起褶皱、不贴服等缺点。此外,导电纤维还可制作成军事纺织用品,比如导电纱制成的电线贯穿于军装或手套、头盔中,在野外恶劣的环境下,可实现设备的充电工作。

3、智能纤维的应用

3.1形状记忆纤维。在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如声、热、电、

光等还能恢复到初始形状的纤维,称为形状记忆纤维。目前人们已开发出形状记忆纤维花式纱线和形状记忆服装,通过纤维的形态变化来增强服装的图案和服装样式的变化。如有一款“懒人衬衫"在服装面料中加人了钛、镍金属纤维,穿戴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温度来改变袖子的长短以及人体的出汗情况而改变服装的基础廓形。

3.2变色纤维。变色纤维是指随着外界温度或光线强度而发

生颜色变化的纤维,它包括温敏型纤维和光敏型纤维。上个世纪80年代后,部分纺织业为了扩大服装市场份额,开始将变色材料应用到民用服装设计中,如一种UV变色服装的变色原理就是紫外光变化。

3.3电子智能纤维。现代人除了对服装款式、色彩、舒适性

有较高要求外,还希望其更具有高科技感和健康、娱乐、个性化等属性,将当下时尚流行的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用于纺织技术的纺织原料,当属电子智能纺织品。但有利就有弊,由于目前智能纺织品成本较高,功能单一,在常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有限。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技术更成熟时,电子智能纺织材料会更多元化的融人服装设计中。

结语:总而言之,各种新型纤维原料的出现丰富了服用纺织品的原料种类需求,使得服用纺织品向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服用纺织品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赵永霞.绿色家用纺织品:原料,技术及产品开发[J].纺织导报,2017(08):21.天津工业大学,2007.

[3]赵绪福.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农业纺织原料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