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综述

范潇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九中心医院云南开远661600)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从单纯的灭菌逐步过渡为承担着全院各科室大量污染物品的统一回收、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高危科室。手为医院感染中病原体传播的最主要媒介,但在供应室的实际工作中,手卫生现状一直不容乐观。所以,重视和加强供应室手卫生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供应室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因此,掌握手卫生知识,提高防护意识,提高洗手依从性,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成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必修课。我们应积极将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手卫生管理,改手卫生现状。

【关键词】手卫生;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257-02

手卫生(Handhygiene)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有研究表明,因手污染引发的交叉感染已占到了医护感染的29%以上[2]。所以手部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手污染与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洗手是阻断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3]。目前医院的消毒供应室正逐步承担起全院各科室大量污染物品的回收、清点、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地。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污染的物品,其中手为病原菌的主要传播媒介,正确的洗手可降低手部细菌量尤其是致病菌数量,从而降低通过手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最终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所以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措施中,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是最重要的和最简便的措施之一[4]。目前我国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不容乐观,手卫生的依从性比较差,绝大部分医务人员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以致容易忽视操作前洗手,并且依赖戴手套,往往忽视脱手套后的规范洗手[5]。本研究总结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期提高人们洗手的依从性,改善手卫生现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1.手卫生影响因素

1.1对手卫生认识不足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医疗操作工作中,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除护士外的其他工作人员,对手卫生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其次是无菌观念淡薄[6],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操作前后正规洗手消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平时工作中未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洗手的时间短。工作人员一般都比较重视接触医疗物品后洗手,而往往忽略在接触物品前洗手。另外,也有部分医护人员在实际医疗操作过程中,常常用戴手套来代替洗手,错误的认为每次洗手没必要、太麻烦,缺乏洗手的自觉性。而且由于频繁洗手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干燥或皲裂,成为手卫生依从性不足的主观原因。

1.2对手卫生的指征认识不到位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为护士长、护理人员、消毒员,由于对手卫生的认识不足,加之手卫生知识培训不及时、不到位,使工作人员思想不明确手卫生指征,认识不到位。同时缺乏相关培训、洗手方法掌握不好、洗手不规范。根据卫生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六步洗手法”:(1)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掌心对掌心,手指交错,相互揉搓;(3)掌心擦手背,手指交错,相互揉搓,两手互换;(4)两手互握,互擦指背;(5)指尖在掌心揉搓,两手互换;(6)拇指在掌中转动,两手互擦,双手擦腕部,确保人人洗手过关[7]。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正规培训,无菌意识淡薄或主观上怕麻烦,人为地简化了洗手步骤。出现揉搓时间不足及漏洗指尖、指缝等现象。有研究者使用大肠杆菌作对照[4],发现洗手时间5s,手上的细菌残留无改变;揉搓时间>15s,残留细菌明显减少,说明揉搓时间不够,根本达不到手卫生的效果,仍然存在细菌传播的潜在风险。从而不能有效的执行无菌操作,给医院感染带来的潜在隐患。

1.3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承担着全院手术部门及其它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工作。全院器械均在供应室集中处理,工作量不断的增加。因日常工作量大,而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繁忙的操作使医护人员不能很好的执行正规“六步洗手法”。

1.4洗手设施管理不到位

科室对手卫生重视程度不够,消毒供应中心为了节约成本,水龙头未全部使用感应式或脚踏式触控水阀,用污染的手接触水龙头打开水源,无疑已污染了水龙头的开关,而且在洗完手后去关闭水龙头,又使刚洁净的手从开关处重新遭受污染。

1.5制度落实不到位

消毒供应中心虽在医院感染办监督下制定了手卫生各项制度,但由于科室的特殊性,常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督促管理力度不够等现象,从而降低了手卫生的执行率。

2.提高手卫生对策措施

2.1制定完善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和规范进行干预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手卫生规范》制定供应室手卫生的标准操作规程[8],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与监督计划,并张贴宣传画,在洗手设施旁悬挂六步洗手法步骤图,通过制度和规范要求工作人员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2.2加强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培

积极参加医院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手卫生知识讲座,从理念上认识到认真洗手与预防医院感染的关系,强化洗手意识,提高洗手的主动性,保证洗手质量[9]。

2.3增加硬件投入以及合理人力资源配置

医院要加大供应室的硬件投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供应室工作人员有充裕时间洗手,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4完善洗手设施

完善洗手设施是做好手卫生的基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最大限度完善洗手条件,设专用洗手池并安装热水器,使水温达到20℃~30℃,数量足够,使用舒适方便。洗手采用流动水,安装脚踏式、肘触式或感应式水龙头开关,配有足够的刺激性小的一次性的抗菌洗手液,并根据需要选用一次性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快捷方便。还可在无菌物品发放间或洗手池旁摆放快速手消毒剂。在选择消毒剂时,尽量选用医务人员感觉舒适易接受的手部消毒剂,并应在提供洗手消毒液的同时配备护手霜,加强手部护理。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医院的洗手方法正确率只达85.55%,这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只有努力提高手卫生执行率和洗手方法的正确率,才能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10]。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已经于2009年12月开始实施,它是开展手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使手卫生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要做好手卫生工作,从每位员工自身做起,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洗手制度,为前来就诊的各位患者创造安全就医环境[11]。

【参考文献】

[1]贾会学,李玲,任军全,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48-1650.

[2]李荣,杜广哲,张萍.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医疗装备,2015,28(06):78-79.

[3]吴淑红,卢伏宝,赦俊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4987-4991.

[4]李雅琴,高书义,郭丽英.2006-2007年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l8(7):956-957.

[5]兰爱文.浅谈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手卫生防护意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224.

[6]吴淑红,卢伏宝,敖俊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4987-499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供应室清洗消毒规范》[z].2009.

[8]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6-1578.

[9]张希风魏瑞琴.影响供应室人员手卫生的因素及相关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70-271.

[10]郭青,许虹,史长文.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38-39.

[11]李洪娟.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8):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