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3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莫意德

莫意德

(广西钟山县中医医院广西贺州542600)

【摘要】随着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众多医学工作者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药物治疗、机械治疗、外科治疗、肝细胞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就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研究剖析了不同治疗手段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本文中就各种治疗方法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借助于本文的研究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009-03

Therecentadvancesinthe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MoYide.

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ZhongshanCounty,Guangxi,Hezhou5426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fromdrugtreatment,mechanicaltreatment,surgicaltreatment,livercells,andgenetherapy,etc.,isthe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hascarriedonthecomprehensiveanalysis,thispaperanalyzestheclinicalvalueofdifferenttreatments.Thispaperdetaileddescribesthecontentsofthevarioustreatmentmethods,summarizedtherecentadvancesinthe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Forthe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toprovideimportantreferencebasis.

【Keywords】Chronicheartfailure;Treatment;Progress

慢性心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心力衰竭,多医学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患者疾病的困扰,如何采取有效地措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成为现阶段医院工作的目标[1]。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慢性心力衰竭现代治疗理念

慢性心力衰竭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患者的心肌收缩力,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现阶段对该疾病的治疗逐渐转向阻止心肌重塑以及改善神经内分泌异常为主的生物学模式。心血管事件链治疗理念主要是抓住患者所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比如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重度肥胖症等,并针对于各种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积极有效地干预措施消除这些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心力衰竭疾病发生的目的[2]。现代治疗观念主张早期干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也正是现代治疗理念的出现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创造了可能。

2.正性肌力药治疗

2.1洋地黄类强心药

地高辛是洋地黄类强心药中的效果较为显著的一种,它不仅能够对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相对于其他洋地黄类强心药不会增加心力衰竭总死亡率。地高辛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不良症状。地高辛被患者服用后会对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物质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提高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3]。这一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善细胞神经内分泌异常,来提高治疗效果。地高辛主要适应于患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症状的患者,但是在发病初期不建议使用。且单纯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也不适用,而对于伴有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如果服用地高辛会导致患者中毒[4]。

2.2非洋地黄类强心药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无则主要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及儿茶酚胺等药物。其中儿茶酚胺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影响肾上腺素受体,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使用该类药物易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一般在临床上不被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但容易增加病死率[5]。左西孟旦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正性肌力药物,为钙离子增敏剂,通过改变钙结合信息传递而起作用。直接与肌钙蛋白相结合,使钙离子诱导的心肌收缩所必需的心肌纤维蛋白的空间构型得以稳定,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加,而心率、心肌耗氧无明显变化。同时左西孟旦具有强力的扩血管作用,通过激活三磷酸腺苷(ATP)敏感的钾通道使血管扩张,左西孟旦通过扩张外周静脉,使心脏前负荷降低,对治疗心力衰竭有利。当大剂量使用时,具有一定的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可使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增高,发挥额外的正性肌力作用。现阶段的研究表明左西孟旦能够有效地改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并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

3.利尿药治疗

利尿药物是临床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它能够有效地消除水肿症状、改善患者心脏负荷。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存在液体潴留或有液体潴留史的患者均需要进行利尿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有效的剂量[6]。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服用利尿药治疗时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使用的剂量[7]。

4.β受体阻断药治疗

β受体阻断药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分泌,消除或者缓解血浆儿茶酚胺的毒性[8]。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药治疗,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猝死率。除了严重支气管哮喘等禁忌症患者不得使用β受体阻断药治疗外,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都需要进行β受体阻断药治疗[9]。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ACEI)

ACEI能够对缓激肽以及RAS的降解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改善心衰的不良血流动力学,对于重建血管和心室意义重大[10]。相对于其他治疗药物,ACEI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即使对患者长期使用该药物,机体也不会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用的ACEI药物主要包括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卡托普利、咪达普利、培哚普利等[11]。

6.他汀类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汀类药物治疗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下调;(2)改善细胞内胆固醇的生成量,进而完善心肌细胞的作用[12];(3)阻碍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防止对心脏造成损伤。(4)激发心肌心血管的快速生成;(5)逐渐改善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但是相关报道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说降低血氧脂蛋白的水平[13],提高内毒素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对于他汀类药物是否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尚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14]。

7.其他药物治疗

新活素(脑利钠肽)近几年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之中,其疗效显著、确切。脑利钠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天然拮抗剂,拮抗心肌细胞、心纤维原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15]。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强钠的排泄,减少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亦抵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升高血压作用[16]。脑利钠肽参与了血压、血容量以及水盐平衡的调节,增加血管通透性,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从而降低了心脏前、后负荷,并增加心输出量[17]。可迅速减轻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全身症状。本品没有正性肌力作用,不增加心肌的耗氧。此外新活素还具有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在使用时不会对心肌收缩率造成影响,不会引起心律失常。

除了以上多论述的几种用药之外,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还有加压素拮抗剂、肾上腺髓质素、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半光田冬梅抑制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8.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集中于老年患者,对于该疾病要重在预防、防治结合。强调对该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找出诱导因素采取有效地措施消除[18]。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病死率[10]。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主要对正性肌力药治疗、利尿药治疗、β受体阻断药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ACEI)、他汀类药物治疗这几种临床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对于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相信随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和融合,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将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潘卫中.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4(01):109-110.

[2]钟军.合并房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01):154-155.

[3]李庆洋.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及其现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06):941-943.

[4]甄宇治,邓彦东,刘坤申.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26(11):1290-1292.

[5]孟凡强.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3):6-8.

[6]刘玉峰,耿召华.心肌营养素1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04):516-519.

[7]文自会.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7+9.

[8]王翔,易省阳.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新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01):10-12.

[9]曾国良,罗伶俐,刘明,王树源.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2967-2968.

[10]顾蓉,王涟,徐标.慢性心力衰竭的院外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6):2988-2990.

[11]张勇,孙东民,冯志强.补益心肾、活血利水中药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5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08):37-39.

[12]赵天资,毛敏,贾海忠,李格,李琳,邵明晶,黄力.温肾助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重症[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04):23-25.

[13]田倪妮,魏玲,李宏键,陈黔,陈韦强,王欢,倪茂娥.心肌热休克蛋白70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J].心脏杂志,2015,27(03):314-317.

[14]朱平先,许顶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体化管理[J].心脏杂志,2015,27(03):365-367.

[15]洪华山.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现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08):785-788.

[16]孟繁盨,郭应军,黄小洵,刘八一,王国军.自拟心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08):1098-1100.

[17]曹继云.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7):2312-2313.

[18]袁桂莉,赵玉清,李小涛,杨淼.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0):1545-1548.

[19]宋伟.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2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