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胡萍

胡萍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以“合作思想”为依据,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辅以灵活的反馈矫正和合作性的奖励结构为手段,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注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学流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打破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声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学生年龄不大、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们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值日组长轮流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2优选内容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棱锥时,让学生观察锥体的模型,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如何定义棱锥?”鼓励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补充,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棱锥的定义和性质。

3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明确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4及时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总结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5.1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态度。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态度由组长记录和老师记录两部分组成。组长记录小组成员在参加每次活动时的情况,比如,是否乐意承担分工,是否积极讨论问题,是否圆满完成任务,为小组作贡献的次数等;老师则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等。然后综合两份记录表,按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加以评价。

5.2小组活动的方式方法。对于每次“小组学习”的活动,老师作好记录,看小组的活动方式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创新意识来给与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的评价。

5.3小组活动情况的汇报水平。对于活动成果,老师根据每个小组在汇报时的情况来给与评分,根据表达是否清晰,结果是否让人信服等几方面来给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的评价。

5.4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包括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竞赛或测验成绩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

在评价小组活动情况的过程中,我实行奖励制度,也就是加分制度。加分的具体做法是:①在小组中合作中态度良好的,个人加分。②积极动脑筋回答问题的,个人加分。③在每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加分。④小组平均成绩有进步的,全组加分。加分制度可以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加强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至于每一次加多少分,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次加一分,进步或是表现突出的每次加2~3分,到期末进行一次统计,分数高者为优秀奖。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