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心理分析3R原则对于绿色设计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消费者心理分析3R原则对于绿色设计的应用

贾羽佳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们逐渐越发重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并且随着“绿色”这一概念的提出,一些商家或个人陆续用“3R原则”以及“绿色设计”标榜自己的新产品,以达到更好的销售业绩。本文以消费者情感作为基础来讨论如何更好的设计出让消费者有购买冲动的绿色化商品。

关键词:消费者情感;3R原则;绿色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产品设计越发人性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增加用户的情感寄托,同时,这也是产品越发人性化的特征之一。与此同时,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以及公民素质提高,绿色设计类产品得到大家广泛的认可和青睐。因此,广大用户的购买心理是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情感偏向的,用户希望在购买产品时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更具有价值意义同时在使用产品时更希望产品能够唤醒用户本身的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因该更注重考虑到产品与消费者情感的配合,从而使产品更能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一、情感化设计

(一)消费者情感

随着当今时代的科技发展,同类产品的出现率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相同类型产品的对比和选择逐渐增加。同时,伴随这种科技的发展产生的现象即是我们开始更多的对我们使用到的东西表现出不满或愤怒。HLB(HerbstLaZarBall,国际产品设计咨询公司)强调:产品设计的真正挑战在于‘最终了解用户哪些未被满足和未明述的需求。目前大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来得到消费者的反馈,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当用户在做问卷调查时,可能会因为没有符合自己的选项而随意填写,也可能由于题量较大而不认真填写,导致结果不具有参考性。而事实是大部分的使用者根本不清楚自己如此不满意一件产品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只是知道‘它不好用’,却不知道自己对于这件产品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大多都是等同类产品更新换代解决了现有产品的一些弊端问题之后,用户才意识到这种改变(或者说该产品在被改善之前的某种问题)是十分明显的、同时改善后的产品是更符合他们需求的。

(二)消费者情感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根据xxx对人的情感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先天的部分被称为本能层次;控制身体日常行为的被称为行为层次;大脑思考的部分被称为反思层次。

将这三种层次与工业设计中的风格相对应:在本能层次中,人们更多的重视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即依照形式美学为主要的设计风格,使消费者在看到产品时会产生“我想要”的购买欲望,然后再去思考这件产品的功能等特点;而行为层次则更加注重使用过程,外观的占比下降,与现代设计领域中的功能主义相符合,即以人为本、功能至上,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反思层次则更多的涉及到引导性设计方面,设计者应该通过对用户使用同类产品的观察、调研从而找到用户不满意现有产品的根本,并在改进设计时,通过产品的形式语言(形态、颜色、材质等)表示其功能和作用增加产品的自明性,通过完善产品的内涵增加其对消费者的引导能力,使用户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二、基于消费者情感对于绿色设计的探讨

(一)绿色设计与3R原则

绿色设计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3R原则则作为评价绿色设计的标准之一被广泛应用[1]。

由于社会对于环保的日益重视,绿色设计在消费者人群中也逐渐备受青睐,消费者希望自己的选择变得更有意义,因此在同等产品中,被定义为绿色设计的产品便得到了最大的关注。

(二)3R原则在消费者情感中的应用现状

我们常说的绿色设计原则即3R原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reduce减量化原则、reuse再使用原则、recycle再循环原则。3R原则的提出即是作为一套系统的绿色设计评判原则,但现有的企业和个人因掌握了消费者“想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更具意义”这一情感,将其作为追求即时利益的垫脚石,片面理解3R原则,使其本身的要求和意义被拆分,不再具有评判功能。例如,在商品设计时,设计师会应公司要求“绿色设计”将产品主要定格在3R原则中的某一条原则中。使其虽然满足了一条原则,但因将3r原则本身割裂开来,导致其不再具有对色设计的评价功能,同时还可能因为设计者对3R原则本身的狭隘定义使得产品在真正意义上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将其变为伪绿色设计。在现阶段,因消费者的理解不全面、生产者的故意扭曲,大多数人们对于3R原则的理解多将原则本身进行了硬性的拆分:他们将减量化原则作为“从产品的源头进行资源节约的手段”;将再使用原则作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的能源节约的手段”;将再循环原则作为“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后期环境保护的手段”。大多数人将3R原则分别应用于产品的源头、使用过程中、使用结束后三个阶段,看似合理且能均匀控制产品各个时期的方法实际上是将3R原则生硬的割裂开来,使其三条原则之间的相互联系减弱,消费者对于绿色设计的盲目热情更是让追求利益的商家钻了空子,他们将产品生搬硬套近某个过程的原则中,看似符合了3R原则成为了绿色设计,实际上在危害环境的同时欺骗消费者。

(三)基于绿色设计对3R原则的关系分析

由于目前大多数商家和个人过于追求即时的局部的利益,将3R理论割裂开来,本篇论文提出一种基于消费者心里的3R原则的分析模式。笔者认为,3R原则不应被划分开来对应监控产品的各个阶段,而是要综合的使用和分析,三条原则互为条件并相互作用。绿色设计的目的即在于根本上减少资源的使用和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即实现量减化原则的深层意义,并且绿色设计即为一种引导型设计,属于上文中的反思层次。量减化原则中既包含减少原料使用这种浅层的手段,还包含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这种较深层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将量减化原则作为3R原则的最终目标和最后应该实现的效益。而再使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则是实现最终减量化原则的方式和手段。由此,三个原则互为条件、相互影响最终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由此一来,这三条原则便可以互为条件,循环运作。同时,作为反思层次的设计,能够使人们在欣赏产品的美学、品质,享受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愉悦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消费者改善生活和尊重环境。

《设计令人愉快的产品》一书作者/设计师帕特里克•乔丹指出:许多产品的价值源自于他们表达的含义,把这些含义展示出来,其他人就能得知,而他们的主人也就开始获得了思想上的愉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象征着主人的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我们设计的产品层次(即上文提到的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其次需要把握消费者的情感要点进行对应层次的有依据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一个产品的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守仁.铸造工程系统中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