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患关系的逆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浅谈医患关系的逆转

张峰

张峰

(古交矿区总医院药剂科山西古交030200)

【摘要】本文分别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角度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诱发因素,探讨希望医患关系逆转的期望值,并从社会的角度倡导政府和第三方给予正确的诱导,使得社会医疗服务达到人文的和谐。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务人员患者媒体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81-02

1从医疗纠纷分析医患关系现状

打开百度搜索医疗纠纷案例,《中法网校》案例大全举案例近三百个,分析这些案例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当前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医患关系的现状。

1.1医疗服务提供方负主要责任

一般情况下,医患纠纷中医务人员被公众认为在医疗纠纷中占主要责任,其原因如下。

1.1.1医疗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在我国,医疗资源供求失衡。且全国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之间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还没有形成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制度安排,医疗服务模式表现出“倒三角”[1],百姓看病愿意去资源充足的医院,但是由于看病费用等的受限,有悖自己的诊疗意愿,情绪上难免埋上祸根。

1.1.2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问题和工作状态

医生是兼具经验和高技术且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其医疗技术水平受学历、培训、经验、个人能力等原因本身存在高低差异。另一方面,我国医生工作强度大,过度劳累,人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甚至情感承受能力等变差,也是造成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

1.2医患纠纷来自患者的原因

1.2.1患者的认知差异和就医选择问题

当今患者对疾病的治愈期望值越来越高,又相对缺乏医疗知识,对无法避免不良后果的医疗事件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一旦治疗效果与期望值有差别,就易产生不良情绪。

其次,患者在选择医务人员就诊时没能够对医务人员的资质、医院性质、服务水平、收费标准等做综合的分析,造成漏诊、误诊,拖延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导致治愈率低或者治疗无效。

1.2.2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当代民众的维权意识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和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而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发展和转变,医患关系之间的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关系[2],却向着某一方向偏失,这或者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但难免会夸大患者利益,患者高高在上,出现不协调。

2纵观医患问题的产生原因

除了以上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主客原因外,医患关系恶化还存在者不可忽视的第三方原因,并且有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2.1产生的社会原因

我国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将改革重点列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就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四大体系”,但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不能及时得到缓解,从心里层次上难免出现委屈情绪。

而医务人员承受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却得不到相应回报,工作积极性下降,进而医疗服务质量下降,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有些医院为缓解这些现象靠药品提成和检查费弥补收入,却造成患者的不良情绪,造成医患关系的恶化。

2.2媒体介入的社会导向作用[3]

现在媒体报道由于缺乏对相关的医学和法律知识的了解,报道时过于倾向于患者,失公正和全面,甚至有违职业道德夸大炒作之嫌,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规范性约束性的法律、法规及监管力度,失实的报道大量存在,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和医院产生误解和不信任感增加。

2.3患者或其家属心理失衡

在以上众多的影响因素下患者及其家属心里难免失衡。因医疗事故发生,来自情绪和经济方面的压力,攻击性行为产生。“医闹”经由暴力手段得到高额赔偿成为他们最为信任的方法,甚至愈演愈烈,加剧医患关系的恶化。

2.4医患掌握医疗信息面的不协调

医患掌握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因对医疗知识有了一知半解,反而对医生的诊疗行为产生质疑,产生不良情绪。

3浅谈医患关系的逆转

全社会及医患双方都希望这种局面能改善,甚至逆转共创和谐,除了双方自身的努力外,社会的力量最为重要,发展问题终归是政策体制管理问题。

3.1健全体制,完善法规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进,我国要逐步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四大体系”,建力良好的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正三角”医疗服务体制,完善其他制度法规。

1、可以将“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如同普法一样列入公众学习的范畴,提高全民医学素养;2、完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类似的法律法规,做好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工作,给予侵害医务人员及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给予严厉打击。3、健全规范医务人员不合法执业行为的法规,督促医务人员行为,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形象。4、同时加强对完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完善简化医疗鉴定、医疗诉讼程序,恢复司法、公安、卫生等部门的职能公信力,让人民评议。5、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相应的新闻法律条文和行政法规,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监督;并对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行业自律;再次建立媒体反监督制度,用举报和评议等制度,增强社会对媒体的监督。

3.2重视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

不实、不当和不全面的报道有可能过度夸大医学能力,误导群众对医学抱有过高的期望。

媒体应当正面宣传即加强对医患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配合等事迹进行积极报道,正确引导患者的就医观念,为医院和医务人员树立新的良好形象,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医患关系恶化媒体有无责任?,宁夏网-新消息报http://news.163.com/12/0520/06/81U8PM9R00014AED.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阅读日期2014年10月20日:)

[2]余方才,杜继双,主编.医学伦理教程[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吴利纳,王晓燕,张建等,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媒体因素及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