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 1

孙伟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张铁林孙凤

张铁林孙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079-01

孙伟正为中华医学会中医药学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内科及血液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5年。现将其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过敏性紫癜中医将其归属于“紫斑”、“阴阳毒”、“发斑”、“斑毒”、“肌衄”和“葡萄疫”范畴。孙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虽然以皮肤改变为主,证在外,但其发生发展与外感邪气、内伤脏腑、瘀血阻滞均有密切的关系。

外感六淫是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因之一,孙老师认为本病与“风”、“湿”、“热”三者关系更为密切。由于“风性善行而数变”“无风不作痒”故紫癜起病急,常成批反复出现,此起彼伏,伴有皮肤瘙痒。风为百病之长,多挟热挟湿为患。风热外邪首犯肺卫,故常伴有咽痒、咽痛、咽部充血等表现。感受外邪,每易从阳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伤及血络。郁于肌肤,阻于经络,迫及营血而致血热妄行,发为斑疹;若风热毒邪入侵胃肠,中焦气机不畅,则脘腹阵痛,阳络伤则血外溢成呕血,阴络伤则血内溢成便血;风热挟湿,或与内蕴之湿热相搏,下注膀胱,灼伤下焦之络,则尿血;封藏失固,精微渗漏则尿现蛋白;风湿热痹阻于关节,则关节肿痛。因此,本病初起多属风热实证。

脾胃肾所伤在此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血溢脉外而形成皮肤瘀点、瘀斑。而脾主统血,外主肌肉四肢,脾胃受损,统摄无权,血不归经,溢出脉外而发斑。且常累及肌、腹、四肢。此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受损,气血生化不足,气虚不能生血、行血和摄血,则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络之外。另外,病程迁延,病情反复,气血耗损日久,亦致脾胃之气受损,摄血不足。饮食劳倦、情志,或房劳过度,久病伤肾,造成肾阴不足,肾精亏虚,阴虚内热,虚火伤及脉络,血溢于肌肤之间而形成紫斑;或者由于热毒炽盛伤阴以及反复出血,使阴血亏耗以致发生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

孙老师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体会瘀血是本病病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本病血热血瘀是最主要病机。由于离经之血常易瘀阻于内,瘀血滞留,致血行障碍,血不归经,可使出血加重或反复出血。久病入络,脾虚气弱,行血无力,血行不畅,血脉瘀阻,且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可使本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

本病的外因为风、湿、热、毒之邪扰动血络,或因为食用动风之品,或因虫咬,或因误用辛温发散;内因为素体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血热内蕴,以至风与热互结为患,热毒乘虚而入,灼伤血络,血液妄行外溢肌肤而发为紫癜。疾病初期以热毒扰络为主。病延日久,精血流失,肾精亏耗,气虚血滞,脉络痹阻。

2.辨证论治

在辨证时应辨别邪气性质,属于风,湿,热或瘀血。辨明病变部位及所在脏腑,在脾,在肾,在胃,在肠,在关节或在皮肤。

血热风盛型:起病较急,皮肤紫癜色红成片。在外感后起病,或伴有外感风热表证以消风散合银翘散加减;舌红,少苔属于血热者则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湿热蕴型型:皮肤紫癜较重,以双下肢为重,关节肿痛。腹痛,呕吐,呕血或便血,舌苔腻,脉滑数。用加味四妙散或三黄四物汤加减。

阴虚火旺型:皮肤紫斑色暗。时作时止,或紫癜消退后症见腰膝酸软,盗汗,潮热。方用知柏地黄汤或茜根散加减。

瘀血阻络型:皮肤紫癜经久不愈,色紫暗,伴有疼痛,舌紫,脉涩。以桃红四物汤加减。

气不摄血型:皮肤紫癜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迁延不愈,色淡隐约可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用归脾汤或四君子汤加减。

3.病案举例

王某,男,12岁,2010年3月初诊,家长诉其于半月前患上呼吸道感染。10天前出现腹痛,阵发性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阑尾炎而行阑尾切出术,但患者腹痛并未缓解,并发现双下肢皮肤紫癜色鲜红,双踝关节疼痛,肿胀,腹痛时作时止,恶心欲吐。因而到我院就诊,查舌红,苔少,脉数。中医诊断:紫癜风-血热内蕴;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和胃止痛。药用水牛角50gg、生地20g、丹皮15g、白芍15g、生甘草10g、陈皮15g、猪苓10g、地肤子10g、蛇床子10g、砂仁10g、鸡血藤10g、桂枝5g、桑枝5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服药1天后腹痛逐渐减轻,3天后皮肤紫癜渐消退,15天后复诊症状已出。以原方减去桂枝、桑枝、地肤子、蛇床子,继续服用15他,腹痛及紫癜未再复发。

4.讨论

孙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属于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小儿及体弱之人,他们常为阴虚或气虚体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于发生疾病。其病位在皮肤、在胃、在肠、在肾、在关节。起病时可见单一部位,或多部位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病变脏腑与肾脾肺相关。临证时首先应详细辨别起病急缓,起病急者多是属于实证,病情反复发作者多属于虚证。再应认真辨别主症特点以区分病性,紫癜色红者多属实证,紫癜色暗者多属虚证。究其病因与“风”、“湿”、“热”、“瘀”关系最为密切。但总的说来不外乎实证和虚症,证型大致可归纳为:风热伤络、血热妄行、湿热内阻、气不摄血、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六型。遣方用药可根据具体风、湿、热、瘀、虚轻重不同进行加减。初起以驱邪为先;久病或复发治从虚、从瘀。虚证以脾肾为主,阴虚多与气虚;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在疾病早期即应用中药防止其向肾病发展,虽然在皮肤紫癜消退后也应注意调理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