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露醇静脉输注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甘露醇静脉输注的护理

姜娇

姜娇(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临床应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52例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总结,总结一系列甘露醇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甘露醇对静脉的损伤,在运用时应做好用药前的护理、用药过程中的护理以及药液外渗的处理。结论做好甘露醇的静脉用药护理能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害。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输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265-02

甘露醇是一种已六醇,不被胃肠道吸收,临床上用其20%的高渗液,具有脱水利尿作用。静脉使用10min后即能增加尿量,2h~3h达高峰。20min后颅内压显著下降,2h~3h达最低水平,可降低颅内压43%~66%,作用维持6h以上,无反跳的现象[1]。甘露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使脑组织松弛易于牵拉暴露病变部位。甘露醇是急危重症的常用药,常从静脉给药,因此做好甘露醇的静脉用药护理非常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科病人52例均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6-68岁,平均47岁。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使用过甘露醇静脉输注脱水治疗。

2.用药前的护理

2.1检查药物的质量认真核对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冬季天气寒冷,甘露醇经常结晶,要把结晶全部融化再用,否则达不到20%的浓度,而起不到应有的脱水效果,影响治疗效果。融化结晶时应把甘露醇冷水或温水中加热,不可直接放入沸水中,融化后要自然冷却,不能放在冷水中降温,以防炸裂。冬季甘露醇宜加温后使用,温度以39至41度为宜,过高可损伤血管,引起局部疼痛和静脉炎。如不加温,甘露醇要求输注速度较快,患者往往有寒冷的感觉,过凉的高渗溶液输入,容易引起静脉痉挛使滴注不畅。

2.2选择静脉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有菌性静脉炎的发生。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固定的静脉,尽量避免选择患肢及下肢静脉的输人,交替更换穿刺的部位。同一血管内输入甘露醇不超过4次,而且穿刺点距离在1cm以上,如果输液处有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重新穿刺。

3.甘露醇静脉输注时的注意事项

3.1输液速度的调节甘露醇要求滴速为5-10ml/min,250ml应在20-30min内滴完,如果甘露醇滴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加压快速滴入时,护理人员必须一直守在患者身边,要及时的更换输液瓶,防止液体输尽后大量气体进入静脉引起空气栓塞的不良后果。甘露醇在给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用中要注意滴速应适当减慢,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及有无胸闷等情况,防止心衰发生。给心功能正常的高颅压患者使用甘露醇时,速度也不可过快,如静脉或加压滴注7-10分钟用完250ml甘露醇,因脱水太快,血容量增加,反使血增高,病人可出现一时性头疼,眩晕及视力模糊[2]。

3.2注意用药后的反应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尿量,因甘露醇给药时间过长,应用量过大易导致肌肉无力。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病人高颅压引起呕吐,意识障碍不能进食,出汗,发热又应用脱水剂丢失钾,钠,每日应补充足的液体和电解质。

4.甘露醇注射液外渗的处理

4.1当甘露醇渗进组织时,不易被吸收,并损伤组织,使组织液的压力提高,促使更多的液体由血管内渗透到组织中去,出现局部肿块、刺痛。所以,一定要按照正确顺序输液,避免药物外渗,护士要熟练掌握药物知识及配伍禁忌,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根据药物特性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入甘露醇,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在输入甘露醇时,提前在穿刺处上方用热毛巾湿敷改善血液循环,以缓解药物引起的血管红肿现象,输入甘露醇应3d更换留置部位1次,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4.2不同温度的甘露醇对局部血管及组织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其中35°的甘露醇损害最轻,加温可减少甘露醇中的结晶微粒,扩张周围血管,防止大量微粒短时间进入血管沉积血管壁,也可以用40℃-50℃热水袋放在距离穿刺点25cm左右的输液管上。

4.3一旦发生渗漏,需及时处理,可采取50%硫酸镁局部湿敷、0.01%酚妥拉明溶液浸湿纱布湿敷、烫伤膏外敷等措施,可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防止组织坏死。如外渗伴有局部淤血,可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注射,可降低局部血管的脆性,从而减轻或阻止液体的外渗及疼痛反应,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损伤。如处理不及时,超过24h多不能恢复,对已发生局部缺血,严禁使用热敷,因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氧耗增加,加重组织坏死。

4.4马铃薯贴敷,方法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再用冷开水冲洗,切成厚度为0.2~0.3cm片状,贴在液体外渗肿胀部位,胶布固定,每隔2h更换1次,直至肿胀消退。马铃薯含胆碱烷衍生物茄碱,可促进血液循环,具有较强的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作用;含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能缓解局部肿胀;同时马铃薯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有维持神经系统功能及抗神经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钟.护用药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191.

[2]娄淑敏,毛鑫,陈改玲,等.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腹透治疗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