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关于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倪静

倪静

(辽宁省阜新市卫生学校123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310-02

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就成为实现护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实训基地则是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所以,实训基地建设就成了卫生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思

“具有服务特征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以“仿真医院”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整合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设计、服务要素连接,使其具有护理岗位真实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医院文化和管理模式等特征、体现现场服务过程、氛围与组织形态特征。强化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临床护理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使其在实训结束后具有在三级乙等医院顶岗实习的能力;基地可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职业岗位要求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1.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

2.总量与适量、总体与局部合理的原则。基地建设周期为3年,每年的投入150万元。把实训基地建设与全校的布局结合起来。

3.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以中职、高职到本科的学历教育。利用专业建设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学生回校接受继续教育。

4.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不仅追求设施与氛围与医院的相近性,还要注重与基地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5.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实训设备采买的先进性的同时,要以所设有所用为前提。

6.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避免把学生引入过窄的专业内,从而忽视人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着从人文环境上感染学生、从硬件设施上贴近临床的原则,以达到“环境职业性、设备先进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的建设要求,实现教学、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护士执业考试、职业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

(一)硬件方面建设

以“仿真医院”建设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以“模块化”建设为手段,实施基地硬件方面建设。以达到实训基地与病房相对接、实训过程与服务过程相对接、实训氛围与医院氛围相对接、学生身份与护士角色相对接,从而使其为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并可更好的开展护理鉴定和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实现基地的辐射功能,使基地资源达到区域共享。

1.医学基础实训模块。建设“生命周期”科学馆和“机能学”实验中心。

2.“教、学、研、培”四位一体实训模块(“仿真医院”建设)。以医院为模板设计实训基地的整体总局,使学生在实训中就能感受到极强的职业氛围。

3.虚拟信息实训模块。通过学校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可随时在实训基地内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有有关护理操作的模拟图象。使之与实操成为虚实互补的有效途径。

(二)软件方面建设

1.建立与护理实训条件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

推进以护理职业岗位要求和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聘请医院专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评价对接临床的教学内容。构建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行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引领的项目教学的实训指导教材开发,使其更符合护理行业发展的需求。开发制作与核心课程配套、高质量的特色专业课件。实现“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为主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对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改革目标。

2.制订以能力为主导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案

(1)制订能力考核方案,建立以能力为主导的质量评价标准。每年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

(2)组织学生参加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比赛。

(3)强化礼仪、心理健康、英语、计算机、写作5项内容的特色教学。

(4)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3.培养“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实训教师是组织实训教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以实训基地为载体,依托国家、省、市师资培训项目培养人才,依托社会服务锻炼人才,依托卫生医疗机构聘请人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政治素质优秀、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能娴熟、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1)实现“双师”、“双高”,即“教师+护师”“高学历+高级职称”。

(2)培养学科带头人,由教学向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转变,一专多能。

(3)逐步摸索出“三高”(师德水平高、学术水平高、技能水平高)、“三严”(制度严密、考核严细、管理严格)的建设模式。

4.发挥社会辐射功能

组建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认证)中心,在学员培训和岗位就业之间搭建绿色通道,在职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开通过渡桥梁,使教育、卫生、劳动资源形成一体,将学生、家长、社会需求有序协调,是实训基地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5.健全基地管理模式

(1)成立护理技能实训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由主管教学领导分管,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实训中心实行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选择项目进行实地训练。这些均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了教学面向社会培训体系有机结合。

(2)建章立制,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的发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了职教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实训基地,使其体现出区域性、开放性、前瞻性、持续性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