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岗位需求牵引的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浅议岗位需求牵引的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

同鹏英邓毅凌武晨光

同鹏英邓毅凌武晨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空军学院

【摘要】介绍了外场保障岗位需求牵引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从毕业学员问卷调查数据、基层调研数据及地方高校做法横向对比启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软、硬条件两个方面对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介绍了教学改革实践过程的具体做法,对教学改革效果及前景做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岗位需求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042-02

一引言

我院是培养航空兵外场保障各类人才的专门军事院校,为适应新时期军事院校转型战略需求,定位精准地提出“战场牵引课堂,面向外场育人”的办学理念。所谓“战场牵引课堂”,一针见血地指出所培养人才的战略定位,就是能够在第一任职岗位中不辱使命,凸显军事教育服务部队的思想;所谓“面向外场育人”,更多的是强调办学特色的问题,如何在院校结构调整的大潮中巍然挺立,是因为有别人无法替代的“外场保障各专业特色”这一把利剑。与此同时,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外场保障,需要不仅懂管理而且懂技术的新型复合军事人才。就机械类课程而言,是我院军械保障、航材保障、四站保障、油料保障及军交运输保障等各专业本科、大专及士官各层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这种背景下,机械类课程以外场保障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岗位需求牵引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对毕业学员调查问卷表明进行岗位需求牵引的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我院2005年启动本科评价建设以来,进行了“服务部队万里行”活动,一项任务是向毕业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其中在“您认为从教员那里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这一项问题中,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求知方法”及“做人道理”四个选项当中,有90%以上被调查对象选择的是“实践技能”这一个选项;而在“您对学院教员的意见建议”这一项问题中,85%以上被调查对象写的是类似于“结合部队保障实际,加强实际操作指导及教学”这样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话。

(2)基层部队调研表明岗位需求牵引的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笔者曾在基层外场部队军交运输部门代职锻炼,期间对各保障专业岗位的机械类课程需求作了调研。以外场军交运输保障为例,负责业务的主管多为军交运输保障专业毕业的本科或大专层次学员,在遇到车辆装备出现故障、需要进行业务指导时,往往对条条框框的东西能脱口而出,而需要实际动手示范讲解时却捉襟见肘;负责车辆装备检查、保养与维修的骨干多为士官层次毕业的学员,在进行保养与维修的实际操作时,经常发生“拆下来装不上”、“装不对又返工”等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无非在学员学习阶段实践操作不够,或理论联系实践不够。

(3)地方高校机械类课程改革的横向类比表明岗位需求牵引的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人才市场及就业为导向,目前很多专科及职业高等院校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该模式本着“理论教学够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较强应用能力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虽然面临的岗位有军地之分,但与以岗位为牵引的创新教学改革目标及初衷是一致的。

三岗位需求牵引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实施岗位需求牵引重实践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可行性需要从软条件与硬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软条件方面,学院本科评价建设及新时期军事院校转型改革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在机械类课程的教学人才队伍中,现役教官中博士、硕士及本科比例达到3∶6∶1,高职称比例达到40%,中级职称40%,初级职称20%;非现役文职教员全部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在硬条件方面,可以挖掘利用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源:

(1)机械基础创新实验室及各专业所属实验室。2005年启动本科评价建设以来,升级完成了2个绘图实验室、3个计算机绘图实验室的建设,完成了1个机械原理实验室、1个机械设计实验室及2个机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除机械基础实验室外,各专业都有配套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及专修场所。这些基础实验室及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施行岗位需求牵引的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改奠定了很好的硬件基础条件。

(2)校属企业资源。学校所属综合机械加工厂及汽车修理厂等校属企业成为课程改革硬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充分利用下部队实习培养机制中基层部队资源提升任职岗位实践机会。

(4)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军地合作。院校驻地为机械制造业工业集中地区,以徐工集团、卡特彼勒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强企提供了可挖掘的资源。

四岗位需求牵引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1)修订教学大纲与实施计划,大力加强实践环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为实施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2005年以来,我院机械类课程作为相关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为用,服务专业,岗位牵引,重实践,强实训及导创新”总体改革方针的指导下,积极修订教学大纲与实施计划,将原来课程平均15%的实践课时率提高到40%以上,课程体系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2)充分利用现有并积极创造新的软、硬件条件,稳步建设课程改革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除利用好现有的机械基础类及专业实验室加强金工实习、计算机绘图操作实践、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实验、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及装备维护保养等实践环节外,还在学院的大力协调与支持下积极开拓区域内军地两方的资源为我所用,例如到徐工集团参观见习、到友邻基层部队实地教学等。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岗位第一任职能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开拓了创新思路,教学效果良好。

(3)针对实践课时保证与专业培养计划统筹困难的矛盾,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采取增设选修课、网上预约实验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开设了计算机平面绘图、平面图效果设计、公差及互换性及计算机三维建模与仿真、有限元分析等选修课,便于学员根据专业及自身岗位任职需求进行选修;借助学院网络课程平台,开设了虚拟实验室,便于学员进行虚拟实验;同时开设网上预约实验功能,以根据学员自身情况,统筹实验时间,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

(4)及时总结教改实践经验,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教员与学员间的教学“双评”、用人单位调研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收集课程改革意见建议等,分析教学效果,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五结束语

岗位需求牵引的重实践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启动5年以来,在软、硬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从各专业课程及基层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效果良好。尽管如此,受种种条件限制,改革之路还是任重道远,需进行持续深入的挖掘。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王正初.地方院校校企联合培养机电人才的模式研究与实践

[J].科技信息,2009(23):165

[3]肖忠跃等.机电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