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郁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躁狂抑郁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王宏刚王磊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266034)

【摘要】目的:探讨躁狂抑郁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收治的躁狂抑郁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纳入本次研究的62例躁狂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常规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完成临床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躁狂抑郁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减低了住院费用、提升了护理满意度,而且还使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躁狂抑郁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05-02

AnalysisoftheeffectofclinicalpathwaysinpatientswithmanicdepressionWangHonggangWangLei

QingdaoMentalHealthCenter,Qingdao266034,Shan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clinicalpathwaysinpatientswithmanicdisorder.MethodsSixty-twopatientswithmanicdepressionwereselectedfromApril2004toApril2017.Asarandomizedapproach,62patientswithmanicdisorderwereincludedinthisstudy.Werepidedintotwogroups,ofwhich31casesofconventionalgroupofconventionalcare,thestudygroupof31patientsonthebasisofconventionalnursingcareusingclinicalpathways,comparedthetwogroupsofpatientswithclinicalcare.ResultsThescoresofSDSandSASinthetwogroup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ventionalgroup(P<0.05),an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P<0.05),an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an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clinicalpathcareinpatientswithmanicuredepressionnotonlyshortensthehospitalizationtime,reducesthecostofhospitalization,improvesthenursingsatisfaction,butalsoimprovestheanxietyanddepressionofthepatients.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ishighandworthyofpromotion.

【Keywords】Clinicalpath;Manicdepression;Nursing;Effect

躁狂抑郁症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知识,认识不足,对疾病容易产生错误的了解,治疗顺从性欠佳,进而使得疾病呈现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1]。为加深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促进治疗顺从性提升,避免疾病复发,本次研究特此从我院选择62例躁狂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临床路径对疾病的护理效果及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总共纳入62例躁狂抑郁症患者,均为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收治,参照中华医学会分会制定的第三版修订本《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提出的相关标准予以确诊。排除躯体器质性疾病患者、肾及心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组患者病例数为31例。其中常规组有男性研究对象19例,有女性研究对象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2.6±2.2)岁,病程1~12年,平均(5.1±0.9)年;研究组有男性研究对象18例,有女性研究对象13例,年龄19~66岁,平均(42.7±2.3)岁,病程1~11年,平均(5.1±0.7)年。两组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现P>0.05,无统计学,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临床路径,具体为:(1)病情评估,收集患者病史资料,结合患者性格特点以及生理、病理因素,对患者危险情况予以准确的评估。(2)临床路径表制定,按照医院具体情况,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临床路径表,其内容必须包含健康教育、入院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3)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一是由护理人员,就临床护理路径有关内容,详细讲述给患者,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二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为其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轻音乐,以此来缓解患者躁狂、焦躁等负面情绪,使患者心态保持良好;三是强化管理病房环境,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控制室内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安静、整洁、明亮的居住环境;四是予以生活照顾,包含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干预等,尤其是针对具有自残、自杀倾向的患者,更应该加强注意和重视,时刻留意其举动行为;五是用药指导,将用药治疗注意事项及其不良反应告知给患者,加强患者对用药治疗的认知,提升其治疗顺从性。(4)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必须再一次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复查时间,鼓励患者参与适量的娱乐活动以及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若SDS总评分超过53分,则提示患者抑郁,若SAS总评分超过50分,则提示患者躁狂。

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

两组完成临床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

3.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是临床路径的优势,也是护理的核心所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落实有关护理对策,比常规护理更加细致和具体[2]。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护理人员首先通过病情评估、患者病史资料的收集等,构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这对于拉近护患之间的感情距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促进患者治疗顺从性提升、疗效提升的方面,作用重大[3]。躁狂抑郁在在临床精神障碍疾病中较为常见,情感高涨异常或情感低落异常为主要表现。经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的研究组,SDS、SAS评分对比护理前和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由此表明了躁狂抑郁症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实施护理干预的优越性。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不仅使患者对自己所患者疾病的认知程度得到了提升,而且还进一步了护理质量,改善治疗顺从性水平,使护理、治疗的实施更加有效、有序[4]。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实施过程,报站了方案的制定、对策计划、检查的实施以及问题的处理等,可协助患者稳定心态情绪、正确认识疾病、转变为健康行为,促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以改善,进而实现降低复发的目的[5]。

综上,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躁狂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提升了生活质量。故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辉.临床路径护理在躁狂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3:266-267.

[2]尹丽,李俊.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躁狂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9:191-192.

[3]陈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369-370.

[4]俞义荣,梁艳.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110-111.

[5]朱兰英.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躁狂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