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豚鼠耳炎诺卡菌的分离

/ 1

1株豚鼠耳炎诺卡菌的分离

张丽琴肖九长李世云

张丽琴,肖九长,李世云

(江西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赣州341000)

关键词:豚鼠耳炎诺卡菌;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R447文献标识码:B

诺卡菌属于放线菌属,多由外伤而侵入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1]。2011年6月自一位慢性肉芽肿病患肘部分离出一株豚鼠耳炎诺卡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自三年前车祸手术后于左手肘部逐渐肿胀,无压痛,但反复有糜烂及渗液,于多家医院检查均不能确诊。入我院时检查体温38℃,WBC11.6×109/L,中性粒细胞0.83。经问诊于别家医院多次作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遂沟通后作床旁亲自采样。

2细菌鉴定将取出的渗液及肉芽组织立即接种于血平板、中国兰、巧克力平板及沙保弱培养基,35℃5%CO2培养48小时未生长,三天后可见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上细小、白色、干燥的菌落生长。革兰氏涂片染色阳性,菌体呈多向分枝菌丝状,形如乱树枝状。强酸染色呈抗酸弱阳性(4%盐酸酒精),弱酸染色呈抗酸阳性(2%硫酸水溶液)。培养5天后菌落变黄、颗粒状、表面皱褶、形成气生菌丝、有泥土气味、不易刮起、镶嵌于琼脂内、整个菌落不易乳化,且再次革兰染色涂片后可见菌体断裂,部分已呈球形或杆状。初步鉴定为诺卡菌,为进一步鉴定到种送PCR继续鉴定。1周后回报“豚鼠耳炎诺卡菌”。

3药敏结果本菌对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庆大霉素、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唑啉、利福平、红霉素、克林霉素均耐药。

4讨论诺卡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多为腐生寄生菌,与人类疾病关系最大的是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多为外源性感染。星形诺卡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入侵肺部,引起化脓性炎症与坏死,症状类似肺结核;巴西诺卡菌可通过损伤的皮肤侵犯皮下组织,产生慢性化脓性肉芽肿[2]。而此次分离的豚鼠耳炎诺卡菌较为少见,化脓性肉芽肿是其典型表现。此前多次培养结果阴性可能与临床医生取材部位不准确或是培养时间不够或由于技术人员疏忽误认为污染菌有关。因此,建议临床医生能准确采集有效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也可与实验室人员沟通后床旁亲自采样。针对多次培养结果仍为阴性的标本应予以重视,增加培养时间,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的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使治疗有明确的方向。且通过药敏结果可知,磺胺或复方新诺明(TMP/SMZ)是治疗诺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3],但其治疗的疗程要长,以免复发。对磺胺类药物过敏、发生严重副反应或无反应的患者应换用其他种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在体外实验中对奴卡菌的抗菌效果最好,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效应[4]。

参考文献

[1]谢韶琼,廖万清.中枢神经系统奴卡菌病研究现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3):212-213.

[2]陈东科,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4.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91.

[4]邹农,姚小英,冯俊,刘金晶,何春霞,赵永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肺奴卡菌病一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5):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