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检验的盲区——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的退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现代医学检验的盲区——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的退化

邓宁

邓宁

甘肃天水四○七医院检验科741000

【摘要】目的强调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结论: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的退化,使现代医学检验进入了一个盲区,仪器检测和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测是两个各具特有功能的检测手段,二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进而将医学检验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现代医学检验;室间质评;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R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1-243-01

今年甘肃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中发放形态学质控,这是我省第一次微生物室间质控改革的大胆尝试,同是也是检验界呼吁形态学重要性的一个信号,20世纪80年代叶应妩主任和王淑娟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曾呼吁“救救临检”,金大鸣教授在全国血液、体液室间质评暨学术研讨会上再次提出“抢救临检”“抢救形态学检验”的呼声,这些老一辈专家发自肺腑的呼声充分肯定了显微镜下形态学的重要性,但随着现代医学检验进入划时代仪器时期,各大医院检验科均添置了不同先进程度的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细菌鉴定仪等仪器。由于仪器操作简单、快速、经济效益高,而人工显微镜检查繁琐、费时,工作效率低,又不能及时发出检验报告,且收费低廉,领导不重视,再加上有的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专业技术能力等原因,所以导致形态学检测渐渐被忽视,逐渐被打入冷宫,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的退化,使现代医学检验进入了一个盲区,产生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某些疾病的漏检或误诊,从而误导临床,影响临床诊断疾病的进程。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虽然明显提高了血细胞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但仪器鉴别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等方面不能等同于显微镜检查,仪器内在的缺陷及细胞形态多样性、复杂性使仪器对细胞的具体形态和结构不能识别,也就不能分辨幼稚细胞、异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及中毒颗粒等,[1],而染色后手工镜检除根据细胞大小还根据染色后的胞核的大小、形状、染色质的结构、胞浆的颜色及浆内颗粒的变化而确定为何种细胞,是直观而准确的结果,这是血细胞分析仪无法完成的[2]。笔者前几天在门诊临检室遇到一病例,患者王佳,女,17岁,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8.5×109/L,分类:淋巴细胞百分比:78%,红细胞计数3.09×1012/L:血红蛋白:73.0g/l,红细胞比积32.10%,平均红细胞体积:103.8FL;,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127.1%,红细胞直方图右移,且出现双峰图,涂血膜片瑞姬式染色,如图

低镜下见到有核细胞,形似淋巴细胞,经油镜下鉴别为晚幼红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中见到530个有核红细胞,利用校正公式:白细胞/L=校正前白细胞数*100/100+Y(Y为白细胞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细胞有核红细胞的数量)[3],校正后白细胞计数为13.9×109/L,校正前和校正后是完全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将血球分析仪的校正前的结果报于临床,必然会误导临床,致使临床不能准确及时的诊断病情,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由此可见,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仅可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不能完全依赖且信任其检测结果,所以说,抛弃了显微镜检查,是现代医学检验的盲区,是现代医学检验的退化。

再如,显微镜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对感染性疾病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快速诊断的作用[4],特别是对较难培养或生长缓慢的病原微生物的快速诊断具有培养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5-6]。原始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对微生物检验全过程起着导航作用。但显微镜检查容易受制片、染色、显微镜检查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7-8],很多实验室都嫌麻烦,省去了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如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在看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就能初步鉴别,但检查人员常会因镜下检查太累、临床医生不重视检验结果,吃力不讨好等错误观念,而淘汰了这一检查方法。

总之,当今显微镜形态学检查被忽视了,虽然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形态学的重要性,但我省还是第一家付诸实施的,以魏莲花教授牵头的甘肃省临检中心将形态学质控加入到微生物质评活动中,这在全国来讲都属先例,通过对全省各大医学实验室显微镜形态学检查的质控评估,达到各实验室重视规范显微镜检查的操作、提高结果的一致性,改进工作模式,快速诊断,为临床提供有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在现代医学检验高速发展的仪器化时代,是脱离不了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测的,仪器检测和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测是两个各具特有功能的检测手段,不能简单互相代替,二者只有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进而将医学检验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1.

[2]蔡玉英,显微镜检查是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的质量保证,实用医技杂志20年12月第13卷第24期:4356。

[3]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

[4]郭基平,袁晖蓉,陈幼红.标本涂片革兰染色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2):155.

[5]李治国.涂片革兰染色法在男性尿道炎诊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7,36(6):576.

[6]邱宗文,傅灵媛,解晓珍.307例抗酸染色阳性病例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18):1658.

[7]黄静芳.革兰染色影响因素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3312.

[8]何建民.浅谈细菌革兰染色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