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助产士的法律意识及防护措施

/ 1

浅谈助产士的法律意识及防护措施

侯玲军叶娟

侯玲军叶娟(河南洛阳市中心医院产科471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1-084-01

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的进程中,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纠纷不断上升,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实施“举证责任倒置”这一举措更增加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助产工作本身就牵扯到孕妇和新生儿两人的健康,风险较大,极易出现差错和纠纷。因此,要求助产人员必须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加强自身综合素质防范护理差错纠纷,更好地履行责任,确保孕妇、新生儿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下就助产护理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及预防措施讨论如下。

1助产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待产过程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各种医疗文书都是严肃的法律文件,待产过程的记录更能直接反映孕妇及胎儿情况,要求书写准确、及时、完整。待产过程记录包括产程图、产程记录和新生儿记录,其潜在的法律问题表现如下:(1)产程图记录:产程图记录上要准确记录入待产室时间、临产开始时间、宫颈口开大宫颈管展平情况、胎先露高低、胎膜是否破裂、宫缩等情况。如产妇胎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助产护理者即指导孕妇取左侧卧位、吸入氧气、并给用5%葡萄糖20ml内加VitC1.0g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以纠正胎心。而在记录单上将这一过程未做详细记录,胎儿娩出后因其它原因出现低的阿氏评分,甚至留有后遗症者势必引起医疗纠纷,助产士将负有主要责任。如果不详细了解临产开始时间,产程虽已很久,超过了潜伏期或活跃期界限,但从产程图上未能体现出来,对产程干预起不到指导作用,引起滞产、产程延长甚至子宫破裂、新生儿重度窒息、助产护士将负有主要法律责任。(2)产时记录:产时记录单上应详细记录宫口开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方式;胎盘娩出时间、方式及完整程度;会阴裂伤及程度;宫颈是否完整;子宫出血量等。避免因记录不详而导致纠纷隐患的发生。(3)新生儿记录单:新生儿娩出后,应记录娩出时间、性别,出生后lmin、5min和15min阿氏评分结果及全身体检结果。如若新生儿性别记录发生错误,新生儿出生后评分记录超过实际评分,不能真实反映新生儿情况,将是造成医疗纠纷的根源。

1.2助产护理操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观察产程及助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常规,违犯操作规程导致产妇及新生儿损害,助产护士将负有法律责任。其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下:(1)在待产过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甚至死亡;(2)产程进展不顺利导致产程延长或子宫破裂,影响产妇健康;(3)急产未引起重视,产妇将新生儿分娩于产床以外;(4)产后出血量估计不足,使产妇休克、贫血;(5)产道损伤未及时发现和处理。(6)Ⅲ°会阴裂伤;(7)产道压迫纱布卷未按时取出;(8)抱错婴儿;(9)婴儿坠床。

2急救药品、设备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助产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母子安全,特别对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妊高征、新生儿窒息等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因此,抢救药品、物品必须百分之百准确到位,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2.1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助产护士应熟悉助产业务与法的密切关系,了解《护士管理法》、《民法通则》、《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知识,从典型事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2.2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预防助产过程中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对现有制度和操作规程要定期组织学习和考核,强化制度和规范意识,使执业人员认识到遵章守规是工作的要求,既满足孕妇安全的需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2.3从法律角度规范产程观察及助产记录助产人员所做的记录是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过程的真实反映,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资料,它反映了产妇从入待产室到出产房进入病区这一阶段的产妇、胎儿、新生儿的全部情况,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事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从法律角度去规范助产护理文书资料的书写,严格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和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以便充分发挥医疗文书的作用。

2.4急救药品、设备准备到位待产室、产房内随时都会遇到危重的孕产妇和窒息的新生儿,所以,急救器材、抢救药品,如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开放式暖箱;强心、纠酸、升压、扩容等药物,一定要准备到位。

总之,孕妇从临产进入待产室到分娩后回病区这一阶段内,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各种各样潜在的法律问题,做为助产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