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位造影在DSA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斜位造影在DSA中的应用

孙可欣(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导管室辽宁抚顺113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4-024-02

【摘要】目的探讨斜位造影在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8例均先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对显示病变不完全的病例及对没有显示病变病例加摄斜位;对脑血管造影加摄斜位或行旋转DSA。结果87例次各动脉斜位造影中53例次斜位清楚显示病变。结论斜位造影有助于显示动脉开口、血管走行、病灶起源、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体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普通X线摄影一样是将三维人体投影为二维影像,虽然能单独显示血管,但仍存在影像的重叠问题。选择适当体位造影有利于病变的显示、诊断与治疗。本文回顾性探讨斜位造影在DSA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2009年DSA造影138例,男67例,女71例,年龄19~76岁,其中肝动脉造影40例,支气管动脉造影6例,肾动脉造影14例,全脑血管造影27例,颈动脉造影3例,盆腔血管造影48例。所有病例均行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先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常规法造影,对没有显示病变或显示不完全的病例加摄斜位,对脑血管造影加摄斜位或行旋转DSA。

2结果

40例肝动脉造影中加摄斜位8例,5例左前斜,1例右前斜,分开显示重叠球形病灶,2例无明显改变;6例支气管动脉造影加摄斜位3例,1例避开左肺门重叠,1例避开与心脏重叠,1例避开与主动脉重叠,3例无明显改变;14例肾动脉造影均加摄同侧倾斜7°~15°,4例清晰显示狭窄,5例完全显示肾动脉主干,5例无明显改变;27例脑血管造影中20例加摄了旋转DSA,10例显示动脉瘤,6例显示动静脉畸形,4例正常,6例倾斜位,4例清楚显示动脉瘤,2例正常;3例颈动脉造影全部加摄同侧斜位,3例左前斜,1例右前斜,均单独显示狭窄或闭塞血管;48例盆腔血管造影加摄斜位41例次,29例清晰显示动脉开口。

3讨论

DSA的影像是一个立体结构的平面投影,要使病变在重叠的影像中单独清晰地显示出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比度,二是显示病变的合适体位。所谓合适体位就是指最大限度地、全面地、高质量地发现和显示病变的部位和形态的投影位置。病变清楚显示是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最易发现和显示病变的是标准体位。体部和四肢DSA标准体位是正位,头颈部是正侧位。大多数病变在DSA标准体位造影中能被发现和清楚显示。本文138例DSA中共加摄斜位87例次,53例清楚显示病变,有效率占60%。

DSA检查或治疗应首先作正位或正侧位造影,对不能显示病变或显示不完全的病例加摄不同角度的左、右斜位或向头、足倾斜造影。倾斜角度的选择基于以下4个方面。根据血管的解剖学走行方向。单独显示血管的最理想状态是避开重叠,完全展开显示。根据投影学原理,当被照体与中心线垂直时变形失真最小。熟悉血管的走行方向,在常规造影的基础上取相应斜位能完全或部分避开重叠,展开显示。最为典型的是肾动脉,肾动脉主干与人体冠状面呈7°~15°角,肾动脉造影在常规正位的基础上取同侧7°~15°斜位能显示血管全貌,特别是对肾动脉狭窄的显示,能准确显示狭窄的范围。根据靶血管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头颈部、盆腔血管分支多,走行复杂,血管重叠多,为清晰显示靶血管及病灶的起源、形态、走向应避开与周围血管的重叠,在正位造影的基础上加摄斜位或侧位,这与文献基本相符;脑血管造影加摄斜位或旋转DSA在病灶显示、栓塞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方面意义重大,能帮助医师判断病灶性质,选择弹簧栓直径、球囊大小、支架的长度与直径。倾斜角度与方向的选择根据常规造影及经验积累选择,并试注对比剂判断。根据病灶间的关系。肝脏多发性占位性病变正位造影有时2个或多个病灶重叠在一起,影响诊断和栓塞治疗,本文9例多发性结节重叠取15°~45°斜位造影,7例分开显示球形病灶,有利于定性和观察栓塞疗效。倾斜角度的选择应结合CT、MRI横断面图像分析,能使病灶完全分开为最佳。根据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支气管动脉造影,因心脏的搏动,靠近心脏边缘及前后缘的病灶易造成移动伪影;或病灶重叠于主动脉弓,即使在6帧每秒时效果也不佳。斜位造影对避开重叠、消除伪影有一定作用,靠近心脏前缘病灶取对侧斜位,靠近心脏后缘病灶取同侧斜位,倾斜角度可结合CT、MRI图像分析并试注对比剂决定。

总之,斜位造影在DSA中具有较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明,杜娟,左约雄.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与病理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8):595-599.

[2]黄文诺,吴勇健,陈明.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4):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