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

李雪梅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学语言

语言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今天,也不例外。一堂只有影像的课,表面看,直观效果强烈,如果不联系课文的叙述,学生在课后常常会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感到一片茫然,这在很多的赛课活动中被大量地表现出来——具有观赏性,而不具有实效性和推广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不同课程对教学语言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对于历史教师来讲,课堂教学语言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体现时代特征;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既要严肃、科学,又不失幽默、风趣;强调逻辑严谨,却又节奏分明。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专业性

历史教学语言有着所有学科通用的一些基本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它又特定于历史学科而有别于其他学科,要求正确运用历史术语,即历史学科的专门用语,这些专门用语具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不能随意乱用的。

比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帝制,嬴政称帝,这以后,必须称“秦始皇”;“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具有特定历史时期,不能混淆;对于历史地名、人名和历史术语的发音则一定要准确,“龟兹”的“龟(qiu)”、“吐蕃”“蕃(bo)”、单(chan)于、阏(yan)氏(zhi)、贞观(guàn)、身(yuan)毒等,都要求用历史上的特殊读音来读。又如沙俄、苏俄、苏联、女王、天皇、西域……等等专门术语要准确把握;历史专业语言除历史术语外还包括一些历史习惯用语,如历史的空间方位,应说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等;又如历史时间分公元前、公元后,如果是指公元前某个时间,那么“公元前”三字切不可省略,若只说数字则认定是公元后,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历史学的要求——正确表达历史。

二、历史语言的幽默性

在同样的教学活动中,同一节课、同一个故事,由两个不同的老师讲出来,效果也可能完全不一样。有的教师讲课信息量丰富,生动风趣,把握准确,学生爱听爱学,获益匪浅;有的教师话语内容贫乏,废话连篇,言不及义,照本宣科,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质量相对较差。在这一过程中,学科的重要性不一定占主要,更多的可能是老师的上课是否“有趣”。因此教学语言要幽默。那些情感型,美感型的历史教师无不乐于在自己的教学风格中注入幽默的因子,让学生学得愉快。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

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优势和语言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教师修养的一部分,也是对“教学艺术”的真正理解,它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三、历史语言的通俗性

历史的教学语言,一要学生能听懂;二是学生喜欢听。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达到的水平——即所谓学情,叙述要通俗易懂,观点的阐述要深入浅出,不能只考虑教师本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要想让学生喜欢听,就应在讲述时,利用具体的史实来充实教学,要有情节甚至历史细节,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和讲解,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实际上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上课准备。

???四、历史语言的精炼性

在教学中,如果使用能够恰当使用抓住要害的精炼语言,学生也是很欢迎的。例如,讲到中国近代史,外国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可以归纳为“国困、民穷、兵弱”,既形象又全面地说明了问题的本质。再如,讲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点”---“北捉(涿郡)南鱼(余杭)落(洛阳)中心”“四段”---“永、通、邗、江”。这样的语言,话不在多,却往往可以“点石成金”,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比较复杂的历史过程时,都应该尝试提炼出精练的语言去加以概括,对历史进行再加工,提升教学效果。

五、历史语言的时代性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幽默感,也要有时代性。历史毕竟是比较久远的东西,学生一方面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不感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就必须从他的兴趣点着手。教师适当的用现代时髦的语言来概述历史现象或历史名词,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认同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一个历史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除了从内容上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形式。语言要有逻辑性,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讲述的时候还要表达清楚,声调还要和谐有节奏,还要多读书,多积累历史知识和历史语言,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达到“口吐莲花”。总之,要使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教师应加强语言学、逻辑学知识的修养。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的事业。”

所以,我们说教学需要语言,教学语言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