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课堂环境和课堂焦虑对学生口语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论英语课堂环境和课堂焦虑对学生口语的影响

竹艳

竹艳浙江慈溪市新浦初级中学

早在19世纪初,随着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快速传播,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了研究。捕捉这一趋势,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拒绝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并积极创造一种类似于学习者学习母语环境的方法。

考虑到英语口语在现在和将来社会中的重要性,教育部2000年修订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比以前更多地关注英语口语的学习。但是在中国初中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初中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至少在40或50以上,这就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机会发言。因此,中国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输出普遍不理想,即便是那些在城市初中学习的学生也是如此。笔者在农村初中教英语已经超过五年,常常在英语课堂听到学生表达他们在英语口语方面的感受:“当我被叫起来回答某个英语问题时,我觉得我的心跳得很快,以至于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怎么用英语表达。”“当老师叫我用英语回答问题时,我什么也想不来,我的头脑完全一片空白。”“在英语课堂上,我总是感到紧张和困惑。”“在英语课堂上我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愿意用英语进行对话或表达。”这些暗示表明,学生在英语口语输出时必定存在一些障碍。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学生的口语表达?

在许多相关研究和文章中,都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和外语学习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埃利斯却认为:“对于第二语言而言,其起到一种公共和社会交流的作用。与此相反,外国语言学习是这样一种语言:不会参与任何社会作用的语言,主要在外语课堂上学习。”所以,在中国,英语是一种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

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者以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为研究对象。因此,对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因素的研究十分必要。一般来说,有两种影响学生英语口语的主要因素:一个是外在因素,如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另一种是内在因素,如自尊、动机、焦虑等。

外因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然而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还在学生本身。有关报告认为,十几岁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通常比儿童要强。如果有一个强烈的不愿意或尴尬的因素使他们产生对外语语言学习的反感,那么它可能会覆盖任何身体和认知能力。因此,焦虑是一种负面的影响,被认为是英语口语输出的一个障碍。

焦虑是主观感觉紧张、恐惧、担心,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有关。根据焦虑的类型,可将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临时焦虑两种。特质焦虑是一个持久的倾向性忧虑。临时焦虑可以被定义为担心,是经历了某个特定的时刻,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反应。语言焦虑可看作是临时性焦虑,这样的忧虑只是临时的状态,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退。

同学关系、秩序和纪律、学习负担是预测外语口语焦虑的主要课堂环境因素。其中同学关系、秩序与纪律与外语口语焦虑呈负相关,学习负担与外语口语焦虑呈正相关。同学关系、课堂纪律和秩序的好坏,以及学习负担的大小,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外语口语学习焦虑。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青少年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成年人对其的重要性迅速下降,而朋辈的作用则迅速上升,同学关系成为青少年最重要的关系。同伴的评价和接纳情况,对他们的认知及情感产生巨大影响,担心同学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成为导致青少年外语口语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紧张或者孤立的同学关系,往往使青少年得不到同伴的帮助,这一方面导致对方对自己的现实不友好,另一方面导致对同学对自我可能的评价产生更为负性的预期,从而威胁到其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威胁到其在同伴中的地位,最终激起青少年的外语口语焦虑。

秩序和纪律是影响青少年外语口语焦虑的又一重要课堂环境因素。良好的秩序和纪律,有利于学生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其外语综合水平的主观知觉;而糟糕的秩序和纪律,则妨碍学生的学习,继而降低其外语综合水平的主观知觉,最终可能导致外语口语焦虑的产生。

这里的学习负担,是指学习者主观知觉到的学习任务的繁重性。学习负担过重,往往引起学习者的如厌烦、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学习负担过重,一方面是学习本身的负担重,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和老师的过高期望所致。客观上的学业负担,学生很难减轻,但来自家庭等的期望压力,则完全可以通过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变使之得到缓解,进而减少其外语口语焦虑激发的可能性。

竞争性氛围也是影响英语口语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淡化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不再以成绩唯论,但事实上,初中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已然存在,如何能够考进一所理想的重点高中是每一个初中生所面临的事实。因此,学习上的竞争压力也是学生产生外语口语焦虑的原因之一。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五年来,一直跟每一位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笔者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完全消除英语课堂上英语口语焦虑的产生。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等同于良好的师生互动。也就是说,影响学生口语焦虑的原因不在于师生关系的好坏,而在于能否有一个促进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既通过影响课堂环境的类型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外语焦虑,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外语焦虑感。例如,如果教师对于学生口语学习过于严厉,会导致学生对不确定性的不容忍,从而激起焦虑反应。一个民主、慈祥、负责的教师,会有助于形成一个纪律良好、同学关系良好、师生关系良好、学习气息浓厚的优良班级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从而降低其焦虑感产生的可能性。

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报道和笔者近五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得出:英语课堂上英语口语焦虑的产生与性别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发现性别与外语口语水平主观知觉在缺乏自信心上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对于女生来说,其外语口语水平主观知觉越低,自信心缺乏程度就越高。这反映外语口语水平主观知觉对于缺乏自信心的主效应,即其外语口语水平主观知觉越低,就越缺乏自信心。笔者发现,通常情况下男生的自信心比女生的自信心要高。这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相吻合。但是这种差异体现在英语综合成绩并没有明显差异。

最后笔者总结得出在乡村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自觉参与课堂口语练习,降低英语课堂焦虑程度,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