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防治学龄期儿童贫血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健康教育对防治学龄期儿童贫血的效果

秦慧

秦慧(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龙园社康中心5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防治学龄期儿童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市两所2010年入学的幼儿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中一所定为健康教育组(432名),另一所为对照组(427名),进行健康教育前两组均进行体检,并测定每位学龄前儿童Hb值。健康教育组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为期6个月,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健康教育活动,对两组儿童贫血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Hb值与贫血发病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2组在Hb值与贫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降低学龄期儿童贫血的发生率,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贫血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防治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2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学龄期儿童健康成长、正常发育的基础主要在于平时科学喂养、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但目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已经成为影响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引起儿童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对儿童的智力、运动和行为也会造成一定得损伤[1]。学龄期儿童贫血是衡量儿童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铁摄入量不足或者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均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国内各地调查数据显示,小儿贫血的发病率一般在2.27~44.26%[2]。为更好的预防学龄期儿童贫血的发生,我市对两所人数、年龄、生活条件等相近的学龄期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城区人数、生活条件、办学条件相近的2所日托幼儿园,所有儿童均在幼儿园吃早餐、中餐以及上、下午点心。将其中一所随机作为健康教育组(432名),其中男221名,女211名,男、女性别比为1:0.96;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3.1±1.2岁。另一所作为对照组(427名)其中男217名,女210名,男、女性别比为1:0.97;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3.2±1.5岁。两组儿童均已排除病理性贫血和重度贫血的学生。

1.2方法

两组儿童均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体检并检测血红蛋白(Hb),时间为6个月。健康教育组的教育对象包括儿童及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幼师、炊事员、保育员、采购员)及家长,一般每周定期学习2h,学习的主要内容为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造成的危害,治疗的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儿童常见病的防治等。通过电视讲座报告、电视广播、板报、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定期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及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教育的重点放在健康营养知识和饮食结构的普及宣传上,做到合理调配膳食营养,增加动物肝脏、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摄入,从而保证儿童有充足的铁摄入量[3]。对照组未做任何健康教育工作。6个月后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前后血红蛋白(Hb)及贫血发生率的变化情况。

1.3贫血诊断标准:轻度贫血Hb90~110g/L,中度贫血Hb60~90g/L,重度贫血Hb30~60g/L。

1.4血红蛋白测定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进行测定。采集两组儿童静脉血,所用仪器为722分光光度计(天津市津维电子仪器公司),整个过程有经验丰富得检验主管技师操作测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进行判断:6~14岁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20g/L归为贫血[4]。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儿童健康教育前后Hb值及贫血发生率比较(x-±s,%)

组别人数Hb值(g/L)贫血发生率[n,(%)]

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

健康教育组432116.47±8.12126.72±5.61*62(14.35)20(4.63)▲

对照组427117.53±9.33117.31±8.9959(13.82)52(12.2)

注:与健康教育前比较,*P<0.05,▲P<0.05。

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Hb值与贫血发病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2组在Hb值与贫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

3讨论

目前,贫血、肺炎、腹泻、佝偻病一起被认为是儿童期的“四大营养性疾病”。其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学龄期儿童中是较为常见疾病,它也是反应儿童营养是否均衡的一项重要指标。

大量数据调查显示,学龄期儿童出现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5]:(1)儿童家长缺乏健康营养知识,对儿童的膳食搭配不合理,再加上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是导致学龄期儿童贫血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2)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快,对铁的需求量大,也是学龄期儿童贫血高发的原因之一。贫血发病的机理在于二价铁离子摄入量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引起机体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出现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铁剂来补充二价铁离子,来治疗和预防患者的贫血,并且铁剂的使用对少数患者及小规模人群的治疗和预防已经得到了认可,但对于大规模人群防治效果并不乐观。再加上铁剂毕竟是药物多少对人体都有一定得危害,对于学龄期儿童的成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危害[6]。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对学龄期儿童、家长及幼儿园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Hb值与贫血发病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2组在Hb值与贫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这说明健康教育对于学龄期儿童的贫血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提示我们,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应成为防治儿童营养性贫血的主要措施。健康教育能够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使轻度贫血尽快恢复健康。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家长认知和了解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病的原因,普及营养知识,合理搭配膳食结构,纠正儿童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因此,针对学龄期儿童贫血的情况,建议各有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在幼儿园推行营养配餐。在教育部门领导下,各幼儿园具体实施,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好学龄期幼儿营养保健和贫血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治疗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贫血,降低贫血患病率,保证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彭力科,黄兰芝,王小玲.学龄前儿童贫血情况调查分析[J].华夏医学,2008,6(21):1115-1116.

[2]岳瑞芝.健康教育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5,19(12C):2766.

[3]杨翠平.学龄前儿童贫血及营养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26(1):37-38.

[4]周李,郑丽丽.健康教育对防治学龄期儿童贫血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69.

[5]梅美妹,詹珍洁.健康教育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50-1051.

[6]邱婷婷,高修银,严文君.278名3~6岁缺铁性贫血儿童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0,24(6):4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