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及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及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黄婷

黄婷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地区人民医院215107)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及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饮食控制降低血糖方法;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等降低血糖措施,对比两组病例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监测数据,分析其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在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意义(X2=10.19,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血糖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015-02

随着我国城镇化、老龄化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及方式的转变,糖尿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人群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及控制措施缺乏,并且对老年糖尿病诊疗存在一定误区,不仅影响老年糖尿病防治,而且增加心脑血管等合并症的几率[2]。本文利用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现将临床控制血糖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男88例,女72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77.5±6.5)岁;文化程度小学25例,中学27例,高中31例,大专以上77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61例,单纯老年糖尿病99例,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2±7.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2004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排除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采用胰岛素治疗者;并且自愿参与自我管理模式的干预措施。两组病例在自愿基础上随机抽查分组,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合并症等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本文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制定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措施,具体有①了解患者疾病特点,个性化制定饮食、运动量及服药时间和方式;②由专门护理人员对参与自我管理模式老年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相关知识,包括服药时间、服药剂量、药物的依从性及血糖检测等知识进行宣教;③制定三餐饮食标准及含糖量食物的控制,全天性血糖观测,获知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类型,为更好地调整降糖提供用药依据;④注意预防低血糖反应,制定合理的饮食时间,参加合适的体育运动;⑤依据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对患者综合评价与制定干预措施,包括参照由委青林修订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4],对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去干预。对照组施行口服普通降糖药物,传统饮食控制降低血糖方法,无特殊护理模式。

1.3疗效标准参照相关文献标准,制定血糖控制理想参考值,包括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h血糖低于(3.9~7.8)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4%~6.5%范围内。血糖控制有效率=血糖控制理想人数/自我管理模式糖尿病患者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血糖控制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意义。

2结果

2.1血糖水平控制达标率: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参与自我管理模式的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完成血糖干预策略并随访,对比分析血糖控制指标,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水平观察组者优于对照组,详细指标分析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控制血糖指标分析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

对照组8012.85±3.569.26±1.129.5±1.5

观察组807.12±2.256.86±0.896.0±0.5

2.2自我管理模式有效性观察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前后对血糖控制水平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模式有效性结果显示干预前后控制血糖有效性,观察组96.25%,对照组83.75%,对比分析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X2=10.19,p<0.05),见表2。

表2干预前与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3讨论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饮食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所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还未有效治愈方法,只有通过饮食调节、药物及运动等方式控制血糖,延缓对靶器官损害的治疗措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是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药物、健康教育讲座等措施进行干预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自我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文通过对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参与自我管理模式的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血糖干预策略并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血糖降低等临床有效指标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模式有效性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前后控制血糖有效性结果显示,观察组96.25%,对照组83.75%,对比分析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X2=10.19,p<0.05)。研究结果证实,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自我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饮食控制、药物指导、制定有规律的锻炼计划及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措施干预,对控制血糖,降低心、脑、肾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对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自我管理模式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龚燕平,李春霖.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降糖药物应用及特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8):581.

[2]刘霜梅,苏海丹,冯秀珠.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2006(3):281-282.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

[4]委青林,卞茸文,刘冬梅等.南京市鼓楼区社区“5+1”分阶段糖尿病优化管理效果初探[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11):303.

[5]朱熊兆,姚树娇,王湘,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