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误食塑料薄膜病例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奶牛误食塑料薄膜病例诊断

王冰

新疆兵团二十二团兽医站84130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增收,与之而来的,在农业生产中部分废旧塑料薄膜随意丢弃于农田、草滩、路旁、林带、荒滩,日积月累不仅造成土壤污染,更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了很多不便。在放牧过程中,牲畜容易食人夹在草丛、饲料中的塑料、薄膜、绳、丝等,特别是反刍动物牛、羊容易食入,从而使反刍动物发病概率增加。在临床上,每年都会遇到很多因食入塑料薄膜、尼龙制品等而导致牛羊发病死亡的病例,现将临床病例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病例

2018年3月23日,二十二团十连1头6岁黑白花奶牛食入塑料薄膜。据了解,该牛患病已有15天左右,开始食量和反刍突然减少,表现不安,后几天突然不食,只饮少量的清水,诊疗1天多未见好转。

临床检查:病畜体温38.5℃,脉搏80次/分钟,呼吸21次/分钟,该牛体格较大,营养中等,精神沉郁,眼球下陷,眼结膜轻度发绀。肺、呼吸音增强,瘤胃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瘤胃内容物少而软,无蠕动波,听诊有极微弱的蠕动音。可见排粪量较少,呈褐色稀粥状,网瓣胃未见异常。

二、诊断

由上述病例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可知:由塑料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前胃等胃无特异性症状。病程初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疼、不安、呻吟,中后期由于严重的消化系统紊乱,则出现严重顽固性前胃弛缓和内部中毒的症候群。需注意:采取了治疗前胃弛缓等一系列措施无效后,又排除了反刍动物食入铁钉创伤及其它机械性变位、阻塞所导致的疾病时,应考虑前胃内有其它软性异物的可能,通过向畜主了解和畜主提供的该动物以前有异嗜表现,再结合临床症状,对病因、病症的判断和分析,对此病确诊更有利。此时手术剖腹探查是确诊本病最好方法。

三、治疗

1,药物治疗

常用强心、补液、洗胃。使肠胃蠕动常用安钠咖,5%葡萄糖500-1000毫升。排出内容物采取洗胃。内服方法多采用植物油250-300毫升、液体石蜡250-500毫升、硫酸钠(镁)150-300克,溶于500-1000毫升温水内服。为促进瘤胃蠕动可采用番木鳖酊5-20毫升、龙胆酊10-25毫升、95%酒精20-50毫升,加水500-1000毫升内服,或用3%毛果芸香碱25毫升或0.05%新斯的明5-20毫升1次皮下注射,待4-6小时后重复注射1次,以便尽快排出异物。制止胃内容物腐败,可用鱼石脂10-15克溶于20%酒精100-200毫升内加适量水1次内服。为改善消化机能,常用碳酸氢钠10-20克,酵母粉20-40克,加水1次内服。

2.手术治疗

按常规进行左侧腹腔和瘤胃探査手术,瘤胃内的上部、中部比较空虚,下部有少量褐色水样内容物,气味酸臭,人手斜向前下方,触摸介于瘤胃和网胃之间存有异物,然后取出异物,用生理盐水清洗,按常规术后护理

四、分析讨论

据有关资料介绍,生产塑料的原料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在20万以上,具有耐酸碱及微生物不能使其分解的作用等特性,埋在土壤中不能分解。由此可见,当反刍动物食入后停留在瘤胃、网胃或瘤胃、网胃的途径上,致使瘤胃内容物向下、向后输送困难,造成阻塞,动物表现腹痛不安,与此同时不能被消化的塑料物质,占据胃的容积,并构成异物刺激使蠕动增强,出现呕吐,由于胃内蠕动、消化机能乱,使内容物异常发酸腐败,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而!出现前胃迟缓及内中毒等一系列综合症状。五、预防预防本病主要是不要让反刍动物食入塑料薄膜、尼龙制品等,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清理残收获季节后及时清除田间、路旁、林带、荒滩的塑料薄膜、塑料片及废旧塑料残膜。2检查饲草在日常反刍动物饲养中,要经常观看动物的采,食情况,一旦发现在饲草中或知道有些动物有异嗜习惯,要及时清除残膜、残片。如果已经食入应尽快采取措施对症治疗。在生产中,不注意管理的细节问题,很容易发生塑料误食,本病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虽然有好的效果,但是手术费用过高,对畜体伤害很大,所以本病以预防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