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积水患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积水患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孙莹莹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区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脑积水是指由于先天畸形、感染、出血、肿瘤等原因导致人体颅内脑脊液量超过正常范围,发病率为0.3%~0.5%。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积水患儿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对其家属负性情绪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心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儿童40例,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各20例。综合护理组患儿入院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一般护理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和干预7d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家属负性情绪和希望水平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干预7d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综合护理组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两组患儿家属干预7d后负性情绪均降低(P<0.05),综合护理组家属负性情绪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两组患儿家属干预7d后希望水平均上升(P<0.05),综合护理组家属希望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家属(P<0.05);综合护理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积水术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水平、改善家属的负性情绪和希望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积水;综合护理;负性情绪;护理干预

脑积水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理结果,主要表现为颅内脑脊液总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和蛛网膜下腔扩大,常伴随恶心、呕吐、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小儿脑积水若不能及时治愈,会影响患儿的神经功能,引发癫痫、痴呆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方法,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且治疗效果可靠有效,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脑积水患者。有报道称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44%,严重影响了儿童脑积水的治疗效果。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中心医院对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40例脑积水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中心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4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护理组20例和一般护理组20例。综合护理组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10岁,平均(5.25±1.70)岁。一般护理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9岁,平均(5.17±1.48)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①年龄2~10岁;②经MRI及头颅CT扫描确诊;③于中心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手术成功且无术中并发症发生;④患儿监护人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签订相关协议;⑤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进行。排除标准:①术前感染;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③复发脑积水;④合并急性炎症;⑤家属或患儿依从性差,拒不配合研究者。

1.3护理方法

一般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如:遵医嘱实施治疗及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醒患儿及家属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及时告知病情变化等。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包括:①入院根据患儿病情、患儿及家属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病情告知及预后讲解;②术后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不定时观察、询问患儿身体是否不适,及时将患儿不适状况通知主治医师;③患儿给予持续心电监测、持续面罩吸氧3L/min;④指导家属保持患儿头部抬高15°,禁止大幅度翻身或抱起患儿;⑤保持引流管畅通,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检查分流管固定是否牢固,按压阀门每天1~3次;⑥观察切口淤血情况,切口敷料定时更换,防止感染;⑦定时改变患儿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⑧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医嘱要求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⑨尤其注意患儿是否发生腹部不适症状并及时反馈主治医师。

1.4观察指标

1.4.1神经功能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7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儿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42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4.2负性情绪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两个表各20个项目,评分范围0~80分,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3希望水平评价指标

采用米勒希望量表(MillerHopeScale)进行评定,包含消极和积极两个维度,共40个条目,评分范围40~240分,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希望水平越高。

1.4.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7d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处理采用双侧检验,无序分布的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数据采用t检验,采用“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比较

干预7d后,两组患儿M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综合护理组患儿NIHSS评分低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与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7d后,两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均降低(P<0.05),米勒希望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综合护理组患儿家属干预7d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米勒希望量表评分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一般护理组术后发生分流管阻塞1例,感染2例,分流装置功能障碍1例,分流过度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综合护理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脑积水实施脑室-腹腔引流术是目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纠正患儿病理状态,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由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合理、规范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避免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积水患儿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对脑积水患儿术后进行针对性规范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7d后,综合护理组患儿家属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组患儿家属米勒希望量表评分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说明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多项研究表明,疾病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与希望水平与疾病的其对疾病的认知、疾病困扰程度、疾病缓解程度具有密切关联。本研究综合护理组针对患儿个体病情与预后情况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了个体化心理疏导,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并给予干预,能够减少疾病对患儿的困扰程度,且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会提高家属希望水平降低负性情绪,因此,综合护理组患儿家属的负性情绪改善与希望水平提高更加明显。杨杏英等的研究表明,正确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综合护理组患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观察来探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具体影响。

综上所述,对脑积水患儿术后施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家属的希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伟,刘云会.儿童脑积水的外科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1):424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