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刘汉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刘汉林

刘汉林

刘汉林(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432900)

【摘要】目的提高对小儿支原体(MP)肺炎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2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82例患儿均有呼吸道感染表现,大部分伴发热,有肺外并发症21例,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有严重肺外并发症患儿加用激素治疗,疗效良好;血MP-IgM和(或)MP-IgG阳性,x线检查肺部均有改变。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检测MP-IgM,MP-IgG和胸片检查阳性率高,利于早诊断,早用阿奇霉素治疗治愈率高。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58-0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与成人感染相比差异很大,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常有多系统肺外并发症发生,病情较危重,病程迁延难愈,患儿感受极痛苦,极少严重者可死亡,因此对本病及早认识和及早诊治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2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82例,男46例,女36例,3月-1岁5例,1-3岁17例,3-6岁22例,6-10岁28例,10岁以上10例。诊断标准依据《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

1.2检测方法82例患儿均抽血做MP-IgM,MP-IgG检测,并做胸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

2.结果

2.182例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8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部分咳白色粘稠痰液。有发热表现67例,62例有中,低度发热,5例有高热。肺部出现干湿性啰音16例。全部患儿血MP-IgM检测阳性,25例血MP-IgG检测阳性。胸片检查,右侧胸部絮状影39例,左侧29例,肺门影增9例,胸腔积液5例。白细胞数<4*109/L10例,4-10*109/L61例,>10*109/L11例;血沉<20mm/例,>20mm/h74例;C反应蛋白升高67例。其中21例有肺外并发症,消化系统16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6例;泌尿系统10例表现尿常规蛋白和(或)潜血,临床无症状,肾功能正常;心血管系统6例,表现为心肌酶CK,CK-MB升高;血液系统6例,血小板减少3例,粒细胞减少3例;皮肤受累10例,表现为,斑丘疹3例,猩红热样皮疹3例,反复荨麻疹3例,过敏性紫癜1例。

2.2治疗与转归所有病例确诊后给予阿奇霉素5-10mg/Kg静滴,一日一次,连续静滴三天,停四天,再连续静滴三天,再停用四天,疗程2-3周左右,同时给予祛痰平喘,退热,护肝护心等对症及补液治疗。对体温持续不退,合并细菌感染者26例加用头孢类抗生素,对全身症状重,合并严重肺外并发症6例患儿加用激素治疗3-5天。治疗2周拍胸片吸收好转后出院,门诊随诊,改口服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10mg/Kg一日一次,吃三天,停四天,口服1-2周。82例患儿均痊愈。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四季可发病,以8-10月份发病率最高。资料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0%,因此肺炎支原体肺炎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临床界的重视。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世界范围内每3-4年有一次流行,且四季均发病,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来研究发现,婴幼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本组资料显示,6岁以上患儿占46.3%,6岁以下占53.7%,其中3岁以下22例,占26.8%,最小的患者仅3个月,说明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以往文献报道发病年龄有降低的趋势。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感染,因此当发现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应及时住院治疗并尽可能对其接触的其他幼儿进行进行临床诊断,避免因集体生活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

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临床症状轻,病程长,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及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热性不定,常见弛张热及不规则热,热程可长达2~3周,体温可达40℃,本组患儿体温最高达到40.2℃,发热患儿67例占81.7%。咳嗽初期多为阵发性干咳,而后转为频繁性剧咳,分泌粘稠痰液,多为白色,咳嗽可持续2~4周。患儿肺部在病程中大部分没有阳性特征,仅有少部分患儿能听到局部啰音或呼吸音减弱。本组患儿中,一侧或两侧呼吸音减弱12例(占14.6%),干湿性啰音16例(占19.5%),这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重,体征轻相符合。胸片显示多累及一侧肺部,其中累及右肺多于左肺,本组患儿胸片显示肺部絮状阴影左侧39例,右则29例,肺门影增浓9例,胸腔积液5例,与之相符。检测肺炎支原体IgM,IgG抗体为临床特异性诊断手段,是MP机体受到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特殊性抗体,IgM在发病一周左右出现,2~3周达到高峰,2~3个月后降低,IgG抗体在发病第2周出现,消退更晚。MP-IgM阳性可确诊为支原体感染。本组特异性诊断支原体感染为MP-IgM,MP-IgG血液检测,此项检查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是临床肺炎支原体肺炎重要诊断方法。本组患儿检查都有MP-IgM阳性,25例合并MP-IgG阳性。所以胸片检查与MP-IgM,MP-IgG检测是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含RNA,DNA,因此临床多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阿奇霉素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中浓度高,为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炎症部位较非炎症部位高出6倍。口服阿奇霉素3天可使组织中维持有效浓度10天,且胃肠反应低。本组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治疗,全部治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病变增多,认为支原体与肝脏,脑组织,肺组织以及心脏等存在部分共同抗原,致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组织抗体,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肺外靶器官病变,出现肺外并发症。本组病例患儿出现21例有肺外并发症,占25.6%,经正确对症对因治疗后均痊愈。因此在临床上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特别注意脏器功能的监测和保护,积极防治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出版社,2002:1204-1205.

[2]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诊治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8,449.

[3]杨莉,李海浪,李丽,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2):975.

[4]赵淑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药物治疗新进展,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6(1):9-11.

[5]高彩莲,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30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