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由度康复机械手臂的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五自由度康复机械手臂的设计探讨

黄位

南京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南京市211200

摘要:本文基于上肢康复设备与治疗分析,设计了一种比较实用的五自由度康复机械手臂,指出了其工作原理,探讨了其运动特性,验算了其主要部件的承载能力,最后设计选择了其驱动系统。

关键词:上肢康复;机械手臂;设计

医用机器人往往是融合了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在康复、医学医疗等医学领域。其中一项重要应用即恢复因多因素所造成的四肢功能性障碍,使那些遭受四肢残障的患者,在运用各种康复设备的支撑与辅助下,尽早康复。本文结合上肢康复问题,运用各种康复医学知识,设计了一种以肌电信号控制为基础的五自由度康复机械手臂。

1.提出问题

康复机械手臂与工业机器人的手臂存在着较大差异,两者在部分方面尽管有着一些共性,如均用于完成指定的动作,以及均借助外在动力对机构进行驱动等,但对于前者而言,其设计日渐复杂,因而在设计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手臂时,可把驱动机构置入机械手臂内,且其基体部分的刚性体比较简单,仅起到支撑机械手臂的效果。而对于康复机械手臂来讲,其则为“穿”在人体上肢上,其内部为空心;在设计运动轨迹时,不能人体与刚性机械部分造成干涉;而对于驱动系统来讲,则尽量置于肢体的外侧;康复机械手臂的重量应越小越好,以此来最大程度减轻自身对身体的重负。由此可知,康复机械手臂乃是矫形器与机器人技术的共生产物。

在设计机械本体时,还需要将其舒适性考虑在内。其一为机械机体与上肢之间的完美匹配,其二是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的舒适性。针对前者来讲,其要求禁止比较坚硬的机械机体接触上肢的软组织,在二者结合位置处,专门设置软垫;将机械机体质量考虑在内,为了防止康复治疗过程中质量均压于一个肩上,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背负机构,以此达到减轻其重量的目的。而对于后者来讲,其注重的是把人与及其紧密融合在其一,形成先进的人机系统,也就是将人当作整个系统当中的重要构成,将环境、机、人当作一个统一系统来开展设计,其最终目标是使最终设计的产品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进而更加省力、方便且舒适的为治疗提供服务。

结合上述原则,依据对20名正常成年人的3个吃动作的测量,并根据康复医学知识、仿生机械手臂所制作的模型,对自由度的运动范围进行了明确及5个自由度,即腕关节外展/内收、前臂内旋/外旋、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外展/内收、肩关节屈/伸。

2.各主要关节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性

依据各个关节的实际运动情况,可以以康复机械臂为对象,将其进行适当的简化,使之成为开式空间运动机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把它划分为背负机构、肘部传动机构、上臂机构及前壁机构。(1)前部机构。其主要作用就是实现肩关节的伸动作与屈动作;当电机处于转动状态时,借助锥齿轮,将传动方向予以改变,另外,蜗杆会对蜗轮转动起到带动作用,还能把运动实时向其固结的上臂结构传递,如果电机处于反转或者正转状态时,肩关节的伸动作与屈动作也会实现。(2)上臂机构。此结构能够实现肩关节的平展动作。其主要由电机、转动轴、蜗杆、蜗轮等构成,电机对蜗杆轴直接驱动,使其保持转动状态,而蜗轮则保持固定状态,蜗轮会将与之处于相连状态的上臂机转动,最终便可实现肩关节的平展动作。(3)肘部传动机构。此结构能够将肘关节的伸动作及屈工作予以实现。其主要由齿轮、定位螺钉、上臂外层、电机及上臂内层等构成。电机将小齿轮驱动,借助小齿轮,带动大齿轮,使其处于运动状态,此时,由于大齿轮与前臂结构处于连接状态,因而能够使肘关节维持伸动作或屈动作。(4)背负机构。其主要借鉴的是降落伞背负机构来进行设计,为了实现背负状态时,康复机械手臂可以始终保持稳定、长久的工作状态,且将肩部的受力情况尽量分散,防治康复机械手臂重压于肩部。

3.驱动系统的总体设计

3.1初始条件

(1)手臂质量为3kg,其中,对于其前臂来讲,重量是1.5kg。(2)整个机体的重量为3.5kg,其中,前臂机构的重量是1.3kg。(3)手臂的长度是0.70m,其中,肩关节至肘关节之间的长度为0.32m。肘部电机与肩关节之间的长度是0.20m,而前臂电机与肘关节对等于腕部电机与肘关节之间的距离,均0.37m,考虑到安全因素,在计算重心时,选择距离的一半。

3.2前臂步进电机与腕部的具体选型

针对腕关节的外展及内收等动作,通常是借助步进电机对把手直接驱动,以此来实现,而对于前臂的外旋动作及内旋动作来讲,其主要借助步进电机来驱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前臂实现外旋或内旋的动作较之腕关节实现外展或内收动作,要更为费力。因此,针对这两个动作来讲,在选择电机时,可以选择同一型号。对于腕关节的动作来讲,仅需很小的力便能完成,而对于前臂动作而言,需要由齿轮的传动来提供保障,且所需力比较小。

3.3肩部步进电机的实际选型

无论是肩关节的伸动作或屈动作,还是其内收动作或外展动作,均需要借助电机驱动蜗杆来实现;借助蜗轮蜗杆间的传动来最终达成。由于在实现肩关节上述动作需要要的驱动力是相当的,为了能够更加简单的来计算,可以选择同一型号的电机,而且还能依据有着比较小传动的蜗轮蜗杆传递,最终对肩关节的两个电机给予明确。由于蜗轮蜗杆为其传动形式,为了保障整个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设定总效率为=0.65,传动比i=45,安全系数n=1.3。经过系统化计算,最终明确为56BYGH414,相同于肘部电机的型号。

4.计算传动部分的承载能力

针对各个传动部分而言,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蜗杆蜗轮传动,比如局部蜗杆副,计算其承载能力:选用40Cr蜗杆的材料,ZCuAl10Fe3作为蜗轮的齿面材料。依据驱动参数,T2=12.8kg·cm3。计算接触强度所需要的条件为:。

(1)对接触力进行计算。。在此公式当中,Ze所表示的是材料弹性系数,经查表得知,ZE=155MPa1/2;Zp所表示的是接触因数,经查证得知,Zp=3.4;KA所表示的是使用因数,KA=0.9。经系统化计算得知,=57.15MPa。(2)许用接触应力[]。。此公式当中,Zn所表示的是寿命因数,即ZN=0.6;=250。经过系统计算得知[]=150MPa,即≤[],也就是强度校核满足要求。

5.结论

综上,本文设计了一种比较实用的五自由度康复机械手臂,且基于ADAMS平台,经系统化分析得知此方案可行。此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经济实用;如果将此机械手臂用于来年人或残疾人的康复治疗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成既定动作,加速康复进程,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广明,车仁炜,孙立宁.五自由度上肢康复机械手臂的雅戈比逆矩阵[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22(5):10-12.

[2]周二振,王钰.基于SimMechanics的六自由度机械臂轨迹规划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4,29(4):18-22.

[3]吕广明,孙立宁,唐余勇.五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24(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