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稀土资源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我国稀土资源概况

刘江潘春明

辽宁省第七地质大队118003

前言:稀土元素作为新材料、新技术革命的战略资源在原始地幔和超基性岩中含量甚微,不易富集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稀土矿床。而在地壳及其发展演化形成的花岗岩类、碳酸岩类、碱性岩类岩石中则大量富集,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

一、中国稀土矿分布情况

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中国稀土资源的时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晚元古代以后的地质历史时期,太古代时期很少有稀土元素富集成矿,这与活动的中国大陆板块演化发展历史有关。中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区北缘西段形成了巨型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早古生代(寒武系)形成了贵州织金等地的大型稀土磷块岩矿床;晚古生代有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形成;中生代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广布于中国南方;新生代(喜山期)有碱性花岗岩和英碱岩稀土矿床的形成;第四纪有中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的形成。中国稀土矿床成矿时代之多、分布时限之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但我国稀土资源最主要的富集期是中晚元古代和中-新生代,其他时代的稀土矿床一般规模较小。

二、稀土矿床成因

中国稀土矿床不论其成因类型为何,在构造分区上,同世界其他地区的稀土矿床一样,均分布于地壳活动区的褶皱系或过渡带,如秦岭褶皱带、华南褶皱带、三江褶皱带、华北板块北缘裂谷系、川滇裂谷系等。在相对稳定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区虽也有一些稀土矿床的分布,但不是主要的。稀土资源这种受控大地构造环境的分布与活动大陆壳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由于中国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稀土、稀有金属成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形成了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众多学者多以赋矿围岩为主要判别特征作为成因类型的划分依据。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白鸽、袁忠信研究员将中国已知稀土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九亚类、三十二种类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培善先生则划分为十种主要类型。根据成矿主要地质特征、赋矿围岩性质及矿床规模与工业意义,中国稀土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可分为八种,即:海底喷流(溢)沉积型(或海相火山沉积稀有金属碳酸岩型)(白云鄂博)、沉积型(贵州织金、云南昆阳)、变质岩型(湖北大别山)、花岗岩型(山东微山、内蒙"801"矿),花岗岩风化淋积型(江西寻乌、龙南等)、岩浆碳酸岩型(湖北庙垭、新疆瓦吉尔塔格等)、碱性岩型(四川冕宁、辽宁赛马等)、海滨砂矿(广东、海南、台湾)。

在已发现的稀土矿床中,以海底喷流(溢)沉积型、碱性岩型、花岗岩类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在我国最具工业意义。在世界稀土矿床成因类型中,除含铀稀土变质砾岩型、含铀稀土砾岩、磷稀土碱性岩和铌稀土碳酸岩风化壳在我国少有发现外,其他类型均有发现。而在我国南方七省区广泛分布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世界级超大型"白云鄂博式"铁铌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喜山期)最新的四川冕宁"牦牛坪式"稀土矿床,仅在我国有所发现,未见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这类矿床发现的报导。

三、我国稀土矿储量

由于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中国稀土资源不仅成因类型齐全,而且资源量十分丰富,为世界之最。我国稀土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据有关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国已探明稀土资源量(REO)超过1000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量大于21000万吨,显示出我国稀土资源的巨大潜力。我国西部地区是轻稀土资源的最主要分布区,仅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地表至地下200m范围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10000万吨,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预测全区稀土资源量超过13500万吨;中国南方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已探明资源量正式公布的数字为150万吨,另有调查资料统计,南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已探明稀土资源量84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为5000万吨,表明我国南方中重稀土资源潜力巨大。另外,我国四川凉山州的冕宁和德昌县境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250万吨,于冕宁花岗岩体东西两侧及其以南地区成矿条件有利,是寻找单一氟碳铈矿的最佳有望区,预测稀土资源远景超过500万吨。

除已知主要成矿区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外,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我国湖北、新疆等地与碳酸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我国云南、四川等地与贵州织金相同类型的含稀土磷块岩矿床等均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有利的成矿条件,丰富的资源,为我国稀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四、稀土矿种类

稀土矿床由于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常与多种有价元素或矿物共生,构成综合利用价值极大的共生矿床,如铁、铌、稀土矿床,铌、稀土碳酸岩矿床,含稀土磷块岩矿床,含稀有稀土碱性花岗岩矿床,含铀砾岩型稀土矿床等,而作为单一稀土矿床的则所见不多。我国已发现的重要稀土矿床,常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共生,有益组分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除铁、铌、稀土储量巨大外,且富含钛、钍、锰、金、氟、磷、钾等,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矿区内储量巨大的含稀土白云岩(Ca>20%、MgO>12%、RE2O3>3%、Nb2O5>0.05%),经科学试验,可制成炼钢用稀土钙硅镁(铌)铁合金,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白云矿区铌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218万吨,资源远景超过600万吨,就资源量而论为世界铌矿床之最,因此白云矿区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云矿区含K2O>12%的富钾板岩,资源量巨大,已探明储量2.4亿吨,资源远景超过4亿吨,经试验研究可制成氯化钾、碳酸钾、沸石分子筛、白炭黑产品,其工艺流程基本达到无废水、废碴、废气的"三无"高效工业要求。另外,白云矿区矿石中的氟、磷、钛、钍等资源量大,具有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四川凉山地区稀土矿虽为单一的氟碳铈矿床,除主元素稀土外,还伴生有大量的萤石、重晶石等工业矿物以及Pb、Mo、Bi、Ag等可综合利用元素。中国许多稀土矿床均为稀土、铌,稀土、铁,稀土、磷,稀土、稀有等共生矿床,且储量都很大,有用组分含量高,可在开采主元素的同时回收利用与之伴生的有益元素,经济效益可观。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不仅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而且在稀土资源的质量、品种和可利用性等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保证,也为中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主导地位创造了条件,更为新世纪、新材料、新技术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事实证明:我国稀土资源勘查的不断突破与发现和成矿理论的创新已居世界先进水平。